合肥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757559.html

手术切除是胰腺癌患者获得最好效果的治疗方法,然而,超过80%的胰腺癌患者因病期较晚而失去手术机会,同时由于全身化疗患者反应较大,介入治疗通过将导管(由大腿根部插管)插至肿瘤供血动脉提高肿瘤局部的药物浓度,减少全身不良反应。

1.介入治疗适应证。

(1)影像学检查估计不能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胰腺癌。

(2)因内科原因失去手术机会的胰腺癌。

(3)胰腺癌伴肝脏转移。

(4)控制疼痛、出血等疾病相关症状。

(5)灌注化疗作为特殊形式的新辅助化疗。

(6)术后预防性灌注化疗或辅助化疗。

(7)梗阻性黄疸(引流术、内支架置入术)。

2.介入治疗禁忌证。

(1)相对禁忌证:

①造影剂轻度过敏。

②KPS评分<70分。

③有出血和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不能纠正及明显出血倾向者。

④白细胞<,血小板<7万。

(2)绝对禁忌证:

①肝肾功能严重障碍:总胆红素>51umol/L、ALT>U/L。

②大量腹水、全身多处转移。

③全身情况衰竭者。

3.介入治疗操作规范。

(1)将导管分别选择性置于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行动脉造影,若可见肿瘤供血血管,经该动脉灌注化疗。

(2)若未见肿瘤供血动脉,则根据肿瘤的部位、侵及范围及供血情况确定靶血管。原则上胰头、胰颈部肿瘤经胃十二指肠动脉灌注化疗;胰体尾部肿瘤多经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或脾动脉灌注化疗。

(3)如伴有肝脏转移,需同时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或/和栓塞治疗。

(4)用药:通常采用铂类、阿霉素类、吉西他滨单药或联合应用。药物剂量根据患者体表面积、肝肾功能、血常规等指标具体决定。

4.经动脉介入治疗(TAIT)为主的“个体化”方案。

(1)伴有梗阻性黄疸的患者可行内支架置入术。

(2)伴有腹腔或腹膜后淋巴结转移且引起症状的患者,可联合放射治疗。

介入治疗后3至6周进行随访,疗效判定采用国际通用实体瘤治疗疗效评价标准。治疗间隔通常为1月-1.5月,或根据患者再发疼痛时间决定重复TAIT的时间。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发布资讯,如非特别注明,均来源于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向广大医护工作人员传递更多信息、促进学术交流、学习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广大介入人士认真鉴别。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对使用本平台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平台不负任何责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qmqc.com/zcmbhl/12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