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虞先濬一个好医生应勇于为病人承担风
兰州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m.39.net/pf/a_5606868.html虞先濬人物虞先濬
一个好医生应勇于为病人承担责任
一听到胰腺癌,一系列“惊悚”的名词就会出现在耳边:癌中之王,难以早发现,恶性程度高,手术风险大、难度高。正是在这样一个严峻的环境中,在每年台胰腺癌手术,例总手术量的挑战下,复旦大学胰腺肿瘤研究所所长、医院胰腺肝胆外科主任虞先濬,带领他的团队完成了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取得%的病人满意率。在他看来,医生最可贵的品质就是为病人担当。
人物简介虞先濬,年出生,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胰腺肿瘤研究所所长、医院胰腺肝胆外科主任、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国际肿瘤界权威杂志《CancerLetters》中国上海编辑部执行主任。从事外科工作近20年,对胰腺、肝脏和胆道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致力于“胰腺癌手术-介入多时相介入综合治疗”,胰腺癌淋巴转移的特性及恶性肿瘤化疗耐药等研究。在国内最早运用“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胰腺癌,使胰腺癌术后肝转移的发生率下降了1/3,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下降了70%,中位生存期延长了80%,5年生存率提高了30%。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年上海医学科技奖和年明治生命科学奖“杰出奖”。
“逼”着病人家属救病人虞先濬说,医生完全可以因为病情复杂、手术难度大而拒绝病人的治疗请求。相反,医生愿意为患者手术,是需要有勇气的。一个好医生是在拥有高超技术的基础上,愿意为患者承担巨大风险。
多年以前,虞先濬曾亲眼目睹发生在他的导师、我国著名胰腺外科专家倪泉兴教授身上的一件事。一位老大爷因急性医院急诊,如果不及时手术必死无疑。但是,当时患者血压已经出现波动,手术难度和风险极高。听到如此情况后,患者的两个儿子生怕人财两空都退缩了,没有一个人愿意签手术同意书。
倪教授带着虞先濬等弟子赶到急诊,当他了解清楚情况后,劈头就对两个儿子一顿“劝说”:“你们父亲有希望救活为什么不救!”随后,他“逼”着两个儿子把手术同意书给签了,然后亲自为老大爷手术。当时,虞先濬在一旁异常感动:“像我导师这样的‘傻’医生太少了!”
术后,患者转危为安,当他苏醒后得知手术前的事情后,很是感慨:“这两个不孝子!倪医生对我最好!”但是,这样做的背后,医生要为此承担多大的风险,万一手术有所闪失,后果不堪设想。
虞先濬说,在一个好的医生眼中,只有疾病,没有社会关系。他不会因为病人是领导或名人而特别照顾,也不会因为病人家属的刁难而退缩。
老王,请你给我最后一次机会如今,作为倪泉兴“开门弟子”的虞先濬,不但从导师身上接过了胰腺肿瘤研究所所长和胰腺肝胆外科主任的重任,更是继承了导师身上那股敢为患者担风险的“傻”劲儿。
5年前,虞先濬收治了消化道出血患者老王,检查中发现老王已患有胰腺肿瘤,起初采用保守治疗的方法,但是消化道出血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而且,病情反复多次,老王已不抱希望了。
一天凌晨4点,老王躺在重症监护室里,拉着虞先濬的手说:“虞医生,你们不要再救我了,我知道你们想把我救活,但是我实在是受不了了。”“老王,请你给我最后一次机会,我们设法在消化道血管里放置一个弹簧圈,这样就能把血止住。”虞先濬满怀信心地答道。老王最终还是答应了手术。
不过,手术中意外发生了。因为在放置弹簧圈前,需要做血管造影以看清出血点,这一过程需要释放患者的一部分血液,而短时间内大量失血会导致患者休克。因此,就在弹簧圈放置好后,老王在手术台上心跳、呼吸突然停止。虞先濬见状立即跳上手术床为他做心肺复苏,一两分钟后,老王终于恢复了心跳。虞先濬不敢放松,继续骑在床上做心肺复苏,直到将老王送到监护室。
如今,老王已经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了5年。前几天,医院来随访。还对虞先濬说:“我这5年的日子,每一天都是您为我赚来的。”
零医疗事故、零医疗纠纷、零“二进宫”手术虞先濬喜欢穿着印有自己研究所和科室Logo的T恤,奔波于病房、门诊、手术室和实验室。每天下午5点,医院胰腺肝胆外科病房的医生办公室总是非常热闹,做完手术的医生、从实验室出来的医生都聚集于此,汇报总结一天的工作。
如今,医院胰腺肝胆外科每年门诊量超过人次,住院病人例,总手术量例,其中胰腺癌根治术超过例,其他肝胆肿瘤手术超过例。“对于术后危重病人,我们医生几乎是睡在病人床边加强观察。院长说我们是‘5+2’,每周五个工作日加双休日;‘白加黑’,白天和黑夜都处于工作状态。”虞先濬说。
胰腺手术是腹部外科中的高难度手术,胰腺被包裹在十二指肠、空肠、脾脏、肝脏之间,前面还被胃和横结肠覆盖,这不但使得胰腺的临床症状变得隐匿,更增加了其手术切除的难度。而如果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外科医生,都要经历这样的一个成长过程:从阑尾手术开始,到胆囊手术,到结肠、直肠手术,到胃部手术,再到肝脏手术,最后是胰腺手术。也正是因为胰腺外科是最尖端的腹部外科,在直升研究生选择专业方向时,喜欢挑战的虞先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它。
作为最尖端的腹部外科手术,胰腺手术同时也意味着高难度、高风险,可以说在腹部外科中,胰腺手术是医疗事故和纠纷的“重灾区”。但是,虞先濬和他的团队居然完成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胰腺肝胆外科团队最近连续两年创造了零医疗事故、零医疗纠纷、零“二进宫”手术的成绩,获得了%的病人满意率。虞先濬说,他对此也感到惊讶,“我为我们的团队骄傲!”
上半夜想自己,下半夜想别人能实现%的病人满意率,这要归功于虞先濬和他团队与患者的有效沟通。虞先濬总结了三点原则:沟通讲技巧、舍得花时间听家属诉说和换位思考。
胰腺肝胆外科病房的医生办公室,既是医生们每天汇报工作的地方,也是医生与病人和家属沟通的地方。在办公室的移动黑板上,挂着一张二维全彩胰腺解剖图,胰腺及其周围脏器和位置被清晰地描绘出来。
“有了这张图,我们对病人的讲解就可以图文并茂了。”虞先濬说,医患沟通有技巧,而这要建立在扎实的业务能力之上,表述思路要清晰,还要通俗易懂,不能有太多的专业术语,否则病人就会感觉在听“天书”。
任何患者家属都是“话痨”,他们对医一窍不通,本身在情绪上有很多纠结,而看见医生就像看见希望。因此,医生要舍得在病人家属身上花时间,聆听他们的倾诉。最后,医生要会换位思考。虞先濬常常对他的学生说,“上半夜想自己,下半夜想别人”。上半夜,医生忙着要写病历,读书,写论文,都是自己的事。忙完到下半夜,夜深人静时,不妨想想家属的情绪,“家属为什么这么做?如果你是病人家属,你会不会也是如此?”然后,给他们一个最合适的建议。
目标临床转化型研究出成果,造福患者其实,虞先濬并不满足于在临床上取得的“三零”记录。“亿万富翁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他认为,真正值得医生追求的是成为精神上的“富翁”,能否在攻克疾病上做一些事情。
在胰腺肿瘤治疗上,虞先濬就是一个精神上的“富翁”。他在国际首创“线性全封闭型胰管空肠吻合技术”,大大提高了手术安全性,使胰漏发生率小于10%;在国际上率先实施微创腹腔镜引导的术中放疗,近八成无法进行手术治疗的中晚期胰腺癌患者带来了希望,使他们的疗效得到了提高。
虞先濬还在基因分子层面,寻找胰腺癌治疗的新方向。年,他和他的研究团队已经发现了在胰腺癌中的关键基因的物质MBD1和PFN1,从而找到了在胰腺癌治疗上的潜在靶点。
“近10年来,国际与国内胰腺癌诊治水平的差距还是很大。”虞先濬说,在目前关于胰腺癌治疗的所有国际医学指南里,没有我们中国人的身影,“我们现在很少有SCI影响因子在10分以上的好文章,近10年来,其他国家权威高分文章共发了余篇,差距太大了”。
不过,差距的存在就意味着机遇的存在。虞先濬说,他这辈子最大的理想,就是在胰腺癌领域的研究里真正做出点实实在在能运用于临床的成果,在胰腺癌肿瘤的国际医学指南中发出我们中国人的声音。目前,这个突破口就在对胰腺癌的分子分型研究上,“通过分子分型可以找到哪一部分病人是适合做手术的,哪一部分病人是适合做化疗的,那一部分病人是适合做放疗的。然后解答为什么这种病人能够从这项治疗上获益,而另一些病人不能获益,如何使获益者更获益,让不获益者能够转变为获益,最终,让每个病人都能从中获益”。
点击左下角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qmqc.com/zcmbhl/12323.html
- 上一篇文章: 有种水果果汁可迅速排出胆结石快来看看是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