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治白癜风 http://www.ykhongye.com/m/

坊迷们

这两天有木有被下面这条消息刷屏?

昨天,《重大突破!一滴血可测癌症已被批准临床使用》一文火了,文中提到:“患者只需取一滴血,即可用于癌症病情监测和治疗效果评价(注:没说一滴血就可以测出癌症)。”被认为是一举攻克了“癌症早发现早治疗”难题。

不过,

在网友纷纷表示惊喜的同时,

不少网友对标题产生质疑:

对此,

医院苏丹教授表示,

???

“一滴血可测癌症”

这种说法不太严谨

“文章标题会误导老百姓认为靠一滴血就能测出自己是否会患癌症,患哪种癌症。”

全球还没有一个血液标志物能百分百地诊断肿瘤

苏丹教授认为,通过一些血液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的确可以对人体癌变提供指示和判断,可监测肿瘤的进展和预后。但在肿瘤早期诊断方面,这种判断通常需要与传统、经典的检测方法联合应用。

以肺癌为例,低剂量螺旋CT是全球公认、可提高早期肺癌检出率,降低死亡率的经典筛查手段,专业医生会建议肺癌高危人群,如重度吸烟(20包/年)、50-74岁人群,至少一年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

尽管如此,低剂量螺旋CT有高达96%的假阳性率,也就是96%的肺部结节是良性。如此高的假阳性率,需要有其他辅助方法来克服。如果有类似热休克蛋白90α的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将有助于降低筛查的假阳性率,在一群假的肺癌患者中“揪”出真正的患者。

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肿瘤早期诊断中是“一定角色”而不是“绝对角色”。至今,全球还没有一个血液标志物能百分百地诊断肿瘤。

不了解事情前因后果的人

可能会问:发生了什么?

何为“一滴血可测癌症”?

事件回顾

昨天起,“一滴血可测癌症”在网上被疯转:

文章内容大致如下:

早癌九成可治,

晚癌九死一生。

肿瘤具有隐秘性,早期的肿瘤虽然好治愈,可是由于没有明显症状,往往到了晚期才容易被人发现;而晚期的肿瘤已经转移、扩散,很难医治。

罗永章教授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年咱们国家新增的癌症病例大约是万,死亡的是万,也就是平均每分钟新增的癌症患者已经超过8人。

罗永章,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教授。4月22日,在这场癌症新型标志物的研讨会上,他一开始就抛出了一连串冷冰冰的癌症数字。

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年全球癌症新发病例将达到万,因癌症死亡万人。

寻找到癌症治疗和监测的有效手段是全世界众多科学家为之努力的方向。可是在现实中,如何及时发现癌症一直困扰着国内外的医学界。

罗永章:那么肿瘤为什么一旦被发现,多半都是中晚期,这是我问的第一个问题。第二个大家都知道,90%以上的恶性肿瘤最终死于转移,但是如果能早期发现的话,治愈率可以高达95%。

如何才能找到一条

及时发现肿瘤的快速通道?

二十多年来,罗永章和他的团队一直在寻找答案。

其实,早在年,学术界就发现了人体中的热休克蛋白90α可以成为肿瘤发现的标志物。

二十多年以来,围绕这个蛋白,世界各国的研究团队已经发表了超过1万篇研究论文,并产生了3位美国院士和3位欧洲院士,但迟迟没有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

年罗永章团队开始介入研究,并通过重组蛋白质大规模制备技术,人工制备出了结构稳定的热休克蛋白90α。

???

小坊科普

热休克蛋白90α:一种细胞质蛋白质,可以作为肿瘤标志物,科学家在年发现了这种蛋白。

言归正传!所谓的“人工制备出结构稳定的热休克蛋白90α”,则相当于罗永章团队可以自由“制造”这种蛋白。

患者只需取一滴血

即可用于癌症病情监测

和治疗效果评价

罗永章:把人的血液拿过来,以后放在这个盒子里面,跟抗体相互作用,看颜色的变化,这样可以定量检测天然HSP90α的含量。

年,罗永章团队联合中医院医院,搜集了例入组样本,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将热休克蛋白90α作为肺癌标志物的临床试验。在全球首次证明了热休克蛋白90α,是一个全新的肿瘤标志物。

罗永章团队的研究在国际医学界引起轰动,这是人Hsp90α被发现24年来,全球第一个将其用于临床的产品。

在肺癌之后,罗永章团队在年完成了肝癌上的临床研究,在世界上首次证明,热休克蛋白90α可用于肝癌患者的检测,现已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在临床中使用。

除了肝癌和肺癌的监测外,由于有了热休克蛋白90α检测技术,当一些癌症转移到肝部和肺部两个器官时,医生能够及时获得信息,从而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

SO

“一滴血可测癌症”应运而生。。。

对此,

有的微博网友就产生警惕:

医学工作者

白衣山猫评论说:

医学上每一点一滴的进步,都需要医学专家们付出很大的努力,媒体要做的,应该是和医学专家们沟通后,实事求是地,把医学进步到了什么程度的真相告诉大家,夸大其词的宣传,只会引发人们对于医疗的过高期待,因此会增加一些医患冲突和医患矛盾,也会引起医生们对媒体的反感。

罗永章也曾辟谣一滴血可监测肿瘤而非测癌症

事实上,罗永章也曾在一次采访中表示,“一滴血可测癌症”这一说法很不准确,确切的说法应该是“监测肿瘤”。

他认为,由于射线剂量大和费用较高等原因,CT等影像学检测方法并不适合经常性地使用,因此,肿瘤标志物对于癌症病人预后和疗效评价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具体的监测方法是,癌症病人在传统方法治疗后再采血检测,通过比较人90α含量的变化,来辅助医生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持续地监测。

早在年,罗永章教授本人就辟过谣:目前通过任何一种单一肿瘤标志物的检查都不能确定检查者是否患有肿瘤。

体检单上“肿瘤标志物”升高并不意味着一定患癌

另外,苏丹教授认为,“一滴血”的说法也不准确,当下的肿瘤标志物检测,仅一滴血也是不够的。

所谓的“一滴血”查癌症,就是查血中的“肿瘤标志物”。

而国际科研界已经发现了多种肿瘤标志物……

小坊科普

肿瘤标志物:简单点说就是由恶性肿瘤细胞异常产生的物质,或是肿瘤刺激人体产生的物质。

例如:肝癌的肿瘤标志物是AFP、肺癌的是CEA、卵巢癌的是CA、乳腺癌的是CA、胰腺癌的是CA等。

这些肿瘤标志物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肿瘤的发生、发展,对监测肿瘤治疗效果和预后有一定的帮助。

与其他肿瘤监测手段相比,肿瘤标志物检测更方便、快捷,成本也大大降低。

苏丹教授肯定热休克蛋白90α检测技术进入临床并成功运用,是肿瘤患者一大福音。在前期临床实验中表明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优于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一些肿瘤标志物,其表达量的异常升高能早于临床症状,可提示患者进一步检查确诊。“但不能太绝对依赖这项检测,因为肿瘤标志物存在非特异性,一些正常组织或良性肿瘤以及炎症反应,也可能使肿瘤标记轻度升高,让测试结果出现假阳性。”

目前癌症诊断的金标准依然是病理学检测依据

苏丹教授表示,癌症的临床诊断,目前不能脱离B超或CT检查、病理等传统诊断,仅靠血液测试来判断是否患癌症太过草率。“当你在体检单上看到肿瘤标志物升高,不必太过惊吓,检测后,如果发现指标高于参考范围,还需要做进一步检查才能确诊。”

还是以肺癌为例,如果肿瘤标志物如热休克蛋白90α、CEA等指标升高,排除良性病变后,医生会建议做胸部CT检测。如果有阳性结节,最后还需要穿刺或活检拿到患者组织或脱落细胞,进行病理诊断才能确诊。

苏丹教授强调,现在全球公认的癌症诊断金标准还是病理学检测依据,无论什么指标,目前都不能代替病理学诊断。作为普通市民,要做的是坚持定期体检,这依然是早期发现肿瘤的最佳办法。尤其是高危人群,更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肿瘤筛查。

人类在攻克癌症难题的道路上

还有很多路要走,

远没有到一招诊断癌症、

一招攻克癌症的地步,

看似无害的吹捧,

只会害了埋头苦干的

科研、医疗工作者,

让江湖郎中有可趁之机!

编辑:金莹莹

来源:综合澎湃新闻、观察者网、网络等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赞赏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qmqc.com/zcmbzz/12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