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洋现在哪里就诊 http://m.39.net/pf/a_9200306.html

AFP、CEA、CA、CA……当你拿到自己的检验报告,一定非常急迫地想知道它们代表着什么?对于健康有什么影响?它们是跟癌症相关的肿瘤标记物名称。常见肿瘤标志物有哪些?肿瘤标志物升高是否就得了癌?如果怀疑是癌,还需做哪些检查确认?哪些人群需要做肿标筛查?带着这些疑问,笔者为您一一解读。

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的发生和增殖过程中,由肿瘤细胞本身所产生、释放的或者是由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的,反映肿瘤存在和生长的一类物质,测定其含量对于肿瘤的诊断、疗效和复发的监测、预后的判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目前常用的肿瘤标志物有:

(1)甲胎蛋白(AFP):它是胚胎时期血液中含有的一种特殊糖蛋白,只有在胎儿的肝细胞或者卵黄囊中才能合成,出生后一周后完全消失,所以叫甲种胎儿蛋白。当肝细胞或者生殖腺胚胎组织发生恶变时,原来丧失合成AFP的有关细胞又恢复了合成能力,以致其在血液中含量增高,所以是原发性肝癌、睾丸癌、卵巢癌等肿瘤的标志物;

(2)癌胚抗原(CEA):和AFP一样,属于人类胚胎期到胎儿时期所正常产生的一种特殊糖蛋白,胎儿出生后,其产生受到抑制,血清中仅含有极低浓度的CEA。CEA可在直肠、结肠、胃、胰腺、胆道、乳腺、肺发生恶变后升高明显,为消化系统肿瘤、肺癌、乳腺癌等肿瘤的标志物,CEA是一种广谱性肿瘤标志物;

(3)糖类抗原(CA):存在于上皮性卵巢癌组织细胞和病人的血清中,主要用于辅助诊断恶性浆液性卵巢癌,上皮性卵巢癌,其他非卵巢恶性肿瘤以及某些炎症也有一定的阳性率,为卵巢癌的肿瘤标志物。

(4)糖类抗原(CA):是乳腺细胞上皮表面糖蛋白的变异体,为乳腺癌标志物,但在早期乳腺癌时,阳性率敏感性较低,乳腺癌晚期明显升高。

(5)糖类抗原(CA):是高分子量糖蛋白,异常升高在各种消化道肿瘤、卵巢癌均可产生,对于胃癌的检测特异性较高,为胃癌、卵巢癌等肿瘤的标志物。

(6)糖类抗原19-9(CA19-9):是一种糖类蛋白肿瘤标志物,正常胎儿胰腺、胆囊、肝、肠和正常成年人胰腺、胆管上皮等处存在微量CA,胰腺癌、肝胆系癌、胃癌、结直肠癌的CA19-9水平分别是正常均值的、、、倍,阳性率以胰腺癌为最高,故CA19-9是胰腺癌较好的标志;较低浓度的增高时可见于良性疾患如急性胰腺炎、胆汁淤积性胆管炎胆石症和急性肝炎等。

(7)糖类抗原50(CA50):是一种存在正常细胞表面的糖类抗原。当细胞恶变时,细胞表面糖结构发生改变和抗原性质改变,而产生肿瘤标记物,主要存在于消化道等恶性肿瘤组织,正常组织中含量极低。增高除见于消化道恶性肿瘤、

及子宫癌等外,也可见于消化道良性肿瘤和某些肝、胆良性疾患等。

(8)糖类抗原(CA):是一种存在于多器官恶性肿瘤的糖蛋白,健康人和良性疾病血清中含量较低,而在胰腺癌和结肠癌等消化道恶性肿瘤中有明显升高,是消化系统较好的肿瘤标志物。

(9)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一种由前列腺上皮细胞合成的糖蛋白,分泌至精液中,血清中仅可检测到微量的PSA,在前列腺癌时PSA可进入血循环,导致外周血PSA水平升高,为前列腺癌的肿瘤标志物。

(10)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一种糖蛋白,存在于子宫、子宫颈、肺、头颈等鳞状上皮细胞癌的细胞浆中,为宫颈癌、肺鳞癌、食管癌等肿瘤标志物。见于某些良性疾病包括肺部感染、皮肤病、肾衰竭和肝脏疾病。

(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NSE是参与糖酵解途径的烯醇化酶中的一种,存在于神经组织和神经内分泌组织中,与神经内分泌起源的肿瘤有关,为小细胞肺癌、神经内分泌肿瘤等肿瘤的标志物;

(12)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由胎盘滋养层细胞分泌的的一类糖蛋白类激素,在妊娠及绒毛膜上皮癌时及葡萄胎血中HCG明显水平上升,男性HCG升高,要考虑睾丸肿瘤。此外在乳腺癌、睾丸癌、卵巢癌中、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等状态时,hCG也会增高。

(13)细胞角蛋白19CYFRA21-1(Cy):cyfra21-1是细胞角蛋白19(CYK-19)的可溶性片段,CYK-19广泛分布在正常组织表面,如层状或鳞状上皮中。在恶性肺癌组织中,CYFRA21-1含量丰富,尤其是在肺鳞癌中有高表达,为非小细胞肺癌等肿瘤的标志物。

(14)铁蛋白(SF):是一种铁结合蛋白,急慢性肝脏损害和肝癌时升高,可用于原发性肝癌的监测。

肿瘤标志物升高≠肿瘤

绝大多数肿瘤标志物的升高可同时存在于某些良性肿瘤、炎症中,因此肿标单次的肿标值升高的临床意义并不大,肿瘤的诊断也不能单独依靠肿瘤标志物的检查,只有持续动态的升高才有意义。如果发现某一肿标值持续升高,应该提高警惕,需要做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CT、彩超、MRI等影像检查,最后必须通过病理才能明确诊断。但对于已确诊的肿瘤治疗后,那么肿瘤标志物检查的意义就非常大了,如肿瘤标志物的升高往往预示着肿瘤的复发或治疗效果不理想,可提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1.肿瘤早期发现和筛查:尤其在早期无症状患者中,肿瘤标志常常是重要的、甚至是发现肿瘤的唯一线索。

2.肿瘤的鉴别诊断与分期:

由于血清标志的升高水平与肿瘤的大小和恶性程度有关,常用于肿瘤良、恶性鉴别,并有助判断疾病处于稳定期、进展期或恶化期。

3.肿瘤的预后判断:肿标的基础水平越高,表示越可能处于癌症晚期,预后较差;肿标的基础水平正常或者仅轻微升高,预示着极有可能存活时间长。

4.肿瘤的疗效监测:恶性肿瘤在治疗后,肿标的浓度变化与疗效之间有一定相关性。

5.肿瘤复发或转移的指标:未治疗时或者正治疗中,肿瘤标志升高意味着疾病恶化。

哪些人需要筛查肿瘤标志物?

1.45岁以上的健康人群;

2.处于癌症高发区或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群;

3.有乙肝、胃病等长期病病史;

4.有癌症信号(不明原因疼痛、消瘦,持续性便血、消化不良,持续性嘶哑干咳或吞咽困难,出现肿块或硬结等等)

5.长期接触放射线、有毒物质等致癌物质;

6.有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者。

供稿:候理伟

编辑:宋熠林

如果您觉得阅读本文有收获,欢迎转发分享,并在下面的拇指处点赞。感谢您对健康事业的支持,您的鼓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赞赏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qmqc.com/zcmbzz/12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