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痤疮医院 http://m.39.net/pf/a_9160235.html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全世界糖尿病患病人数与日俱增,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癌症之后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第三大疾病。2型糖尿病病友大多以胰岛素分泌相对缺乏为主,如果我们的胰岛B细胞没有受损,就可以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来降低血糖,就不会发生糖尿病。胰岛B细胞功能的受损不是一朝一夕的过程,因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就应建立保护胰岛B细胞的意识,远离2型糖尿病。具体应该如何做呢?1重视监测血糖糖尿病高危人群自我保健最重要的就是监测血糖,最好学会在家自测血糖,根据血糖的高低来调整饮食和运动。对于高危人群只查空腹血糖还不够,因为有些病人常表现为餐后血糖升高,所以应不忘查餐后血糖,若超过7.8mmol/L,应怀疑血糖调节异常。

此外,每医院进行其它各项相关检查。

2饮食恶习不要有控制饮食是减轻胰腺负荷的基础,一定要重视,合理饮食的总原则是粗、细、荤、素合理搭配,一日三餐的安排,早餐吃饱,午餐吃好,晚餐吃少为宜。要防止暴饮暴食、注意营养平衡;多吃蔬菜:蔬菜中的食物纤维具有防止肥胖的作用;在规定时间用餐、花些时间用餐:早饭不吃、吃饭时间不规则和晚上睡觉之前3小时以内吃饭都是不好的习惯;清淡饮食:食盐、酱油、调料等放得不要过多;杜绝一边吃、一边看电视,一边吃一边看报纸,严格控制食物摄入量;不饮果汁(果汁内含纤维素较新鲜水果为少),尽量饮用脱脂奶或低脂奶,以鱼代肉,吃禽肉最好去皮,白肉较红肉为佳。3别长胖古人云:腰带长,寿命短,一胖百病缠。一个人肥胖与否如何判断呢?作为肥胖的判断标准,常用的是肥胖度(BMI)。根据这个指标,一个人最适宜(疾病最少)的BMI为22,BMI18.5为过瘦,BMI18.5~25为正常,BMI25为肥胖。BMI=体重(kg)÷身高(m)÷身高(m)标准体重(kg)=身高(m)×身高(m)×坚持多运动运动有益于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有益于控制血糖,还能降低肥胖症和血管病变的发生率,有利于控制病情和并发症的出现。运动以有氧运动最适宜,每天应活动30分钟至1个小时。运动不拘泥于形式,可从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外出时稍微提早一些,以增加走步时间;绕得远一些来增加走步距离;买东西要走步,一次不要买得太多,要经常去买;可以利用三层以下的楼梯上下走步;以一天走一万步为目标;边看电视边运动。5充足的睡眠生活要有规律,要保证6~8小时的睡眠,避免熬夜。睡眠经常不足6小时的人,糖尿病危险翻番;而睡眠超过8小时的人,糖尿病危险增加3倍。6戒烟限酒远离烟草。少饮酒,饮酒常常伴随总能量摄入的增加,导致超重或肥胖,糖尿病的预防及健康管理也应提倡限制饮酒。一般建议将饮酒量控制在25克/天以内,大约相当于中瓶啤酒1瓶、50度的白酒1两、葡萄酒3两。7多喝水多喝水,法国一项研究称,每天喝水4杯(毫升每杯)可以预防糖尿病,而每天喝水不足2杯者糖尿病发生风险增加。8正确看待功名利禄心理因素被认为是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一个危险因素,大喜大悲都易伤身。现代人生活节奏紧张、工作压力大,心理压力也较大,易患糖尿病、高血压等病,因此应正确认识事业、功名与健康的利害关系。

健康才是自己的,其他均为身外之物。

9不要独居不要独居,独居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比其他人高2.5倍。10清楚自己离糖尿病多远2型糖尿病的风险因素

不可控的风险因素

可控的风险因素

年龄大于45岁

超重和肥胖

家族史/遗传倾向

缺乏运动

易患种族

官内发育迟缓/早产儿

妊娠糖尿病(GDM)史

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减低(IGT)

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

代谢综合征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服用致糖尿病的药物

抑郁

致肥胖/糖尿病的环境

你占有的危险因素越多,距离糖尿病越近,更应尽早采取行动,保卫你的胰岛B细胞功能。糖尿病虽然危害大,也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防胜于治,提高文化素质,合理膳食,有规律的运动,限制体重,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及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对减轻胰腺负荷、远离2型糖尿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果您绝得本文对您有启发,请转给您关心的人,帮助他们远离糖尿病,谢过各位网友啦!

这场战争你在行动吗?

赞赏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qmqc.com/zcmbzz/12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