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谢欣1

在国家法律政策允许下,并征得患者家属同意,2月16日凌晨3时许,全国第1例新冠肺炎逝世患者的遗体解剖医院完成,并成功拿到新冠肺炎病理。

在同一日18点45分,全国第2例新冠肺炎逝世患者的遗体解医院顺利完成。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病理学专家刘良教授团队承担了这两次解剖任务。实际上刘良本人也在最近持续呼吁对新冠肺炎逝世患者遗体进行尸检,以便进行病理研究,更好的了解新冠病毒及其引发的肺炎。

一位曾参与抗击“非典”时期逝世患者遗体尸检工作的临床免疫学专家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对世患者遗体尸检工作从时间上已比当年抗击“非典”时要晚了几个星期。

根据《中国科学报》报道,人体病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卞修武院士认为前期没有进行尸检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包括一开始对病因、传播途径和病原传染性的未知;针对这种传染病尸检工作具体规定没有出台;医疗机构主要精力集中在诊治,担心尸检风险;国内缺乏符合生物安全要求的尸检室等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这类疾病的病理检查的重视程度不够。几个版本的诊疗规范中,确诊依据都没有肺穿刺活检病理诊断(根据形态特点和原位病毒检测)。

据上述临床免疫专家介绍,遗体解剖时,首先是做大体解剖,观察主要的器官如胸、心、肺、肠胃、肝脏、胰腺等的形状、大小、质地、位置与颜色有无异常变化;中枢神经系统、肌肉组织和脏器中有没有出现缺血或淤血现象。一般来说,严重的损伤可以通过肉眼看出,

随后再进一步进行采样,把各个组织器官的样本制作蜡块,然后切片研究,观察细胞的变化,了解损伤的情况,寻找致死的原因。

根据现有对新冠病毒肺炎的研究,他认为尸检病例研究可重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qmqc.com/zcmbyf/15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