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博物馆,还是上因特?

暑假,博物馆理应成为学生们很好的去处。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据了解,在一些博物馆,今年未成年人的参观量比往年有所减少;与此相反,络成为青少年学习文娱的首选――

8月16日,笔者来到中国科学技术馆,这里人头攒动,几近每件展品前都排起了队。但是展教部的张鸿起主任却告知我们,今年7月份中国科技馆的人流量比去年同期减少了6000人。

在交通展区,我们采访了东高地2小六年级的学生韩丹丹,她说这已是第三次来科技馆参观了:“科技馆比较有趣,能够亲自动手做很多实验,感觉那

些科学原理并没有那末深奥,而是就在自己身旁。”当笔者问到她是不是也常常去别的博物馆参观时,韩丹丹说:“很多博物馆都太枯燥了,展治疗白癜风的偏方品都放在玻璃罩里,感觉和自己距离很远。”

“那你平时是怎样搜集资料、完成作业的?”

“上查啊,老师也告知我们到上找。我们学校只组织去过一次航天博物馆,科技馆都是爸爸妈妈带我来的。”

绘图郭红松

不能让“检索”取代探索

――“万能模板”与“应试教育”痼疾的结合已成为一个值得警惕的现象

据笔者了解,像韩丹丹这样查资料都主要依托上的孩子并不在少数。在几家博物馆里,笔者专门针对中小学生在学习中更喜欢借助博物馆还是因特作了一次小范围随机调查,结果在21位被访的学生中,只有3个孩子表示他们常常会去博物馆,绝大多数学生表示会首选络。“络多方便啊,不用出家门就能上。很多东西上一搜就知道了。”四年级学生张启说。

络以其“简便快捷、资源丰富”的特点,逐步成为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络上有关中小学生学习资源可谓是应有尽有。

韩丹丹还告知我们,上有一种“万能模板”,可以帮助学生完成各种作业。笔者在百度搜索引擎里输入“万能模板”,搜索到了734000条检索结果,大多与中小学生考试相干。比如“英语作文万能模板”、“论述题考试万能模板”、“语文作文万能模板”等。在“语文作文万能模板”里还分为风景类作文、人物类作文等等,人物类作文下面又继续细分……不仅如此,还有很多站免费提供老师的教案同享和学生课后作业答案下载,乃至有合适各个年级、针对种种毛病的检讨书!

笔者在“百度知道”里输入“学生作业”四个字时,搜到4196条搜索答案。其中有很多都是中小学生求助作业,或请他人代为解答,很多人还在帖子名称里写上了“急”、“跪求”等字样。有小学生求助“清新、迎面、集体的反义词是什么”这样的基本问题的;还有对需要开动脑筋的开放性问题的求助,比如“春有多少种色彩?”乃至有中学生请人代写暑假日记:“中文、英文都可以,要暑假日记。我上初二了,需要20多篇,推荐址也可以。不要回答让我自己写或是我应当自己写之类的!”

在这些问题后面的回复里批评者大有人在,但是也不乏有为其提供解答乃至模板址的回帖。“这样下去别说培养孩子的科学探索精神了,孩子连基本的生活常识都不会”,学生家长付女士这样说,“如何能让孩子有一个科学的学习方法,才是我们这些做家长的最关心的”。

博物馆与学校教育应更好结合

――如何充分发挥博物馆在培养创新精神方面的作用,博物馆与学校两方面都负有

在中国古动物馆,中关村1小三年级的学生李冰专注地拼接一头“建设气龙”的骨骼模型。李冰的爸爸告知笔者:“小冰是小恐龙迷,博物馆推出这样的活动给孩子提供动手的机会,能从小培养孩子细致、耐心、严谨的好习惯。”

5岁的姚舜禹、11岁的梁紫雯和徐天成都是中国古动物馆小达尔文俱乐部的“小粉丝”,他们还随中国古动物馆的科学家一起去野外考察,开采化石。徐天成小朋友自豪地拿出《化石》杂志向笔者展现,他的文章《大灰场采石记》被采取了。

博物馆在培养青少年科学精神方面的作用已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2006国际博物馆日活动启动仪式上,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古石阳表示:“今年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与青少年’,博物馆是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感知历史、认识现在、探索未来的重要文化殿堂,博物馆在培养青少年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与科学精神上,担当着更重要的社会。”

为了更多地吸引参观者,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博物馆方面采取了诸多措施。中国古动物馆利用自己强大的智力资源培训全北京市中学的生物老师,目标是让博物馆成为北京中学生的“第二课堂”;北京自然博物馆与台中自然博物馆合作,举行了“暑期两岸中学生自然探索夏令营”;北京天文博物馆展开了“天文大篷车”活动,在平谷建立了馆外观测教学基地,组织天文爱好者协会的中小学生们到野外观测星象;在中国科技馆的日程安排表上,关于青少年的活动几近每个月都有一两项。

尽管如此,但是效果仿佛其实不理想。采访中发现,44的孩子主动去过自己感兴趣的博物馆,但是只有18的孩子表示会再去。四年级的学生梁爽解释说:“很多博物馆去多少次都一样,能让我们动手参与的东西又少。”有过半数的家长一样表示很少带孩子去同一个博物馆两次以上,家白癜风有什么症状住清和园小区的胡先生说:“有些博物馆门票确切不贵,但到里面却到处收费,有些博物馆里面开辟另外收费的展厅,我就不太乐意常常带孩子去博物馆。”

也有很多家长反应,有些博物馆几近所有的展品都只能远远看着,却不能实际触摸,跟在家看电视、看图片效果差不多。这样的展览对孩子的认知能力的提高没有太大的帮助,不能激起孩子的好奇心。

张鸿起指出,学校方面没有将博物馆与课程本身有机联系起来,也是博物馆受冷落的重要缘由之一。他告知我们,将博物馆与学校教学联系比较紧密的常常是私立学校和国际学校,他们常常组织学生来馆,而北京市公办学校组织来中国科技馆,很多是将其安排成春游或秋游,把孩子带进馆就不管了;有些教育质量非常好的学校也很少来馆,“这可能与他们的教育理念有关”,张鸿起分析说,“公办学校太重视分数,疏忽了孩子的动手能力”。他还指出了一个现象:“有个别学校,老师带学生来是抱有经济目的的。”特别是在假期,博物馆的观众大多是旅行社组织的各种名目的旅游团。张鸿起说:“我们希望把我们的科技馆办成真正培养孩子课外学习的地方,而不是旅游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qmqc.com/zcmbzz/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