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U主任李树军专访医者情怀,温润如
您身边的健康专家:新医院
门诊预约-
24小时急救-27
新春将至,到了一年收获的季节,在李树军主任的带领下,年PICU在医院各项评比中获得大丰收,职代会上,PICU获得五项大奖,可谓拿奖拿到手软。
李树军主任领取管理创新奖(右4)
他是一名医生,凭借精湛的医术,在儿科届获得多项荣誉。近日,更是在年度“儿童之星病例演讲赛”中,以河南赛区一等奖、全国第二名的好成绩披星归来。
他是一名科室主任,带领PICU团队在辞旧迎新的岁末交上一份羊年答卷:本年度共发表SCI文章4篇、1篇《中华儿科》、1篇《国际中医中药》;申报2个国科项目,1个教育厅项目,其中2个卫生厅项目审批成功,1个河南省继续教育项目和1个新乡市继续教育项目审批成功。
他是一名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课程设计妙趣横生,教学风格寓教于乐,以学科年会为篮本,大胆探索“规陪生住院医师教学沙龙”制度,培养年轻医生的临床思维,推动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进程。
他是一名中共党员,在“三严三实”活动中,始终把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用仁爱之心铸就“医魂”,用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高度的责任心、娴熟的技术诊疗病人,为他们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要把李树军的身份做个界定似乎有些为难。工作中,他是医生、主任、老师。生活里,他是儿子、丈夫、父亲。他在一个个角色里变换穿梭,忙碌、思考、探索、创新、实践,却始终保持着一种高昂的热情和干劲儿,用他的话说,医生必须全能。一个个荣誉和奖章显得如此相得益彰,它们正是李树军走过25年儿科事业的足迹。
误打误撞学儿科25年磨一剑
“学医很偶然,这个专业其实并不是自己的意愿,而是因为高考成绩优异被择优分配到儿科专业的。最初,就是想好好学习拿到每年的奖学金。到了大5,我被选派到上海待了一年,受到大家云集的环境熏陶,开始喜欢上儿科。之后到医院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外国专家治学严谨的态度也深深的影响了我。”李树军说,每一个病人都要尽全力救治,救治成功会感到非常满足,很有成就感,但是也有挫败感的时候,比如接受采访前刚刚花了两个小时抢救的一个孩子还是走了,言语中充满了失落和无奈。
多年来,许多被李树军从死亡线来回来的孩子,有的已经为人父母,可在心里早已把PICU当成了家,把医护人员当成了亲人;有的立志成为一名像李树军一样的医生,救死扶伤。但也有一些不幸的孩子,因为种种因素没有被抢救回来。
让李树军印象深刻的还是当年轻医生时,一名患白血病的小女孩因为化疗头发脱落,母亲把脱落的头发收集起来编成辫子戴在小女孩头上。年轻的李树军深受触动,第一次意识到病人需要的不仅仅是救命,更需要心灵上的关怀。这种关怀包含着病人对美的追求,对尊严的敏感,对疾病带来的身体及心里创伤的修复······
李树军在一首诗中写到,“我们每一个医护人员,天天在祈祷,似乎我们都期望创造生命的奇迹。但现实的残酷,我们也无法承受。父母的坚持,我们佩服。孩子的痛苦谁能体会呢?留给我们的是,一张胖乎乎的定格影像。”他清晰的记得那个患霉菌性脑膜炎的可爱男孩儿的生命定格在2月14日,因为那天既是元宵节又是情人节。
“在PICU,一看孩子不行了需要紧急插管,跪在地上就插管。小孩的床偏低,蹲在地上够不到,弯着腰看不到,一般我都是单腿跪地,这些都是很常见的事情,这样做插管的成功率才高,根本不需要去谈论。”也许标准操作中没有跪地这个姿势,但李树军说抢救生命是医生的本能,患者更需要关怀。救治生命、敬畏生命、关怀生命的细腻感受让他给了病人更多的关怀和能量,也让他在25的行医生崖中,收获了一个个荣誉奖项,从一个青涩懵懂的医学生成长为专业领域的能手。
上联下达中开花管理出效益
年PICU成立,李树军走马上任来到“一片空白”的PICU担任主任。
为了营造PICU的“家文化”,李树军做了许多尝试:定制文化衫,印上PICU心形和大家的头像;科室不仅为每个过生日的医护人员个人发放蛋糕,而且每月为当月生日的人员定制大蛋糕祝生;每年圣诞节,科室为大家送上一箱苹果、草莓或柑橘。人心齐,移泰山。医护人员齐心协力把PICU这个家,一砖一瓦建设和发展壮大起来。
对待医护人员,李树军在生活上关怀,工作上却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公私分明,不怒而威。要求科室的年轻医生护士每年必须出去学习培训一次,参加顶尖级的会议开阔视野。年轻医生做PPT汇报分管病人情况,主管医生指导。推荐科室年轻医生被学术认知,扩大影响力。
PICU是患儿最艰难的一站,当患儿病情达到危重情况时,就会转入重症医学科,但PICU的医闹情况是最少的。“换个角度考虑问题,能解决的我们一定解决,不能解决的我们一定尽我所能去帮你解决。省内我们可以联系省内专家,网上的我们帮你预约挂号,像一些特殊疾病,我们专门开通绿色通道。另外,有效沟通也是我们和病人家属沟通的不二法宝。”李树军说。
李树军每星期要抽出一天时间医院,一天时间安排的满满当当。医院,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建议把病房合理规划,分割出雾化室,对患者租赁雾化器,将医院实际和经济效益紧密挂钩获得收益。“医院,就要实打实的去帮它解决实际的问题,在做一些规范的同时,无形中就把他们的经济效益提上去了。”李树军指导该院儿科规范检查确诊病人病情,有的放矢治疗,经济效益有效提高。
“我去儿科对接帮扶,只要跟儿科有关的病人能的话,医院来,不一定转移到我们科室,等于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李树军提出“上联下达,中开花”,要想提高自觉,医院联系;要想扩大病人群,必须把自己的想法医院,医院;作为中间人,自身必须强大。
“德佑生命、心系未来、技求卓越”是李树军带领的PICU团队秉承的理想和信念,医生内心深处应该有博大的情怀,我为人人,亦是人人为我。
言传身教良师意桃李不言自成溪
学生眼里的李树军课堂设计丰富有趣,紧密结合临床。打开他的课件,或设计临床情景,或紧跟时代资讯,所有内容均在教材的大框架下,却跳出书本来自临床病例。
看到李树军PPT上的“小黄孩儿”,学生开始发问了:“为啥孩子会发黄?知道发黄,可以不管吗?”李树军逐一为学生解答疑惑,这样学生无形中扮演了家长的角色,再现临床情景,激发了他们探索答案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完整的临床思维。
他是慈祥的长辈,也是严格的师长,抓学生的基本功不放松,强调改变观念、学会沟通是当好医生的前提,职业素养必须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养成。他带领的学员,一般一定要看中指。指甲有泥,不用检查七步洗手法,一定不合格。指甲突出手肚,叩诊一定做不好。如果指甲很长,至少两个星期没有做过叩诊。他带的研究生,要求必须狠抓英语关不放松,经常对外交流。
李树军很忙,可再忙,他也会理出头绪去思考、探索如何培养学生和年轻医生尽快适应临床需要,并且扎扎实实的去实践这些想法。近期,他和规陪中心共同商榷的“住院医师教学沙龙”细则正在紧锣密鼓的制定实施中,探讨住院医和主治医的培养模式:10人为一个小组,大家拟定1个主题,3个学员站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从不同的角度去解析病例,其他学员打分,分数落后的学员下次为团队提供服务。这样学员既吸收了各个领域顶尖的知识,又兼顾学科间的交流融合,锻炼了传授知识的能力。
“不管什么事情,干哪个科室,只要用心就能够做好。”李树军对学生的期待就是“用心”二字。“以学术为例,我统计了一年当中所有的出生孩子的胎龄、体重,例加入中国新生儿协作组,发表文章在年《中华儿科杂志》上。1篇加入全国重症儿童继发胰腺损伤研究协作组,关于脓毒血症患儿的胰腺损害的文章将在年的中华儿科杂志发表。”李树军说,大家都认为顶尖杂志不好发,其实只要把最基础的临床病例利用好,用心的去往下追一些东西,盯着手里这些资源,发表文章绰绰有余。就怕手里有东西,不上心,不思考。
李树军在规陪学员岗前培训班上开讲了《人文医学与临床实践》,主讲医学人文。他说,医生应该有情怀,不应该是一个冷冰冰的只知道治病的机器。
两个小时的采访,刚刚下夜班的李树军却始终保持着笑意,娓娓道来。他温润,能从繁杂忙碌的紧张中抽身思考,躬身实践,笑脸相迎;他低调,多次婉拒采访,强调团队力量;他亲切,没架子,愿意毫无保留地分享他的收获和经验。他似乎多了些“人情味儿”,这种味道让他带着光芒,为后来者展开了完整的医生职业生活图景,传递温暖和能量。他在思考,也在实践。他在救人,也在关怀。医者情怀,温润如他--李树军。
李树军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新医院PICU主任。目前任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循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儿童重症医师分会重症营养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医学会儿科分会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委员,医院医院分会委员,新乡市医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年获得河南省卫计委工程资助,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医院PICU研修。
联系-、
作者:安娜、王团结
图片:王团结
本期编辑:弥庆宇
觉得不错,请点赞↓↓↓
北京白癜风病医院哪个好北京有哪些白癜风专科医院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qmqc.com/zcmbzz/2369.html
- 上一篇文章: 2016护考专业实务试题与答案
- 下一篇文章: X光CTB超磁共振,区别到底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