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萍教授周一泉医师老来瘦并非值千金
万燕萍教授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上海市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顾问
上海市营养学会理事
上海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第一完成人
上海医学科技推广奖,第一完成人
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第二完成人
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第七完成人
培养硕士研究生6名,联合培养博硕研究生5名。
发表论94篇,其中SCI收录16篇;主编专业书籍4本,参编16本;
周一泉
医学博士,主治医师
周一泉,医学博士,主治医师,上海市交通大医院,临床营养科。
擅长:各类危重疾病(如炎症性肠病、短肠综合征、急慢性胰腺炎、消化道瘘等)的肠内外营养支持及长期营养管理,肥胖及相关慢病的综合干预。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篇,SCI5篇,参编参译专业书籍3本。
俗语称,千金难买老来瘦,但近年来医学研究显示“老来瘦未必值千金“。尽管在中青年人群中,超重肥胖肯定是危及人体健康的一大杀手,但在老年人群中却表现出“肥胖悖论”:即超重和轻度肥胖的老年人死亡率反而更低。老年人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即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kg/m2)与死亡率的关系不是一条直线,而是呈“U”型曲线关系。
1
需警惕过低体重带来的危害性
老年人体重减轻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
因增龄导致的体成分改变,主要表现为肌肉量减少和脂肪增多;
多种慢性疾病并存、心理、药物、经济因素等导致进食受限,营养摄入减少。
老年人一旦出现体重过低,可进一步增加患病、虚弱和失能的风险,从而导致身体各系统机能显著衰退,生活自理能力减退,心理调节能力下降,生活质量显著降低,增加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生风险和死亡风险。举个例子,若高龄老人体重过低,可能因肌肉力量减弱,营养素缺乏,更因跌倒导致骨折,严重者需长期卧床,增加反复褥疮和坠积性肺炎风险。
2
需维持适宜体重
改变千金难买老来瘦的知识误区
年最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超过65岁的老年人需维持BMI在20~26.5(表1)。
表1.中国老年人群(年龄65岁)适宜体重一览
这项推荐也在近日发表于《自然-衰老》杂志,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牵头的为期20年的中国高龄人群前瞻性队列研究中再次得到证实。
这项研究共纳入名中国高龄老人(平均年龄92.77.5岁,其中47.1%为低体重,42.1%为正常体重,10.8%为超重肥胖),随访20年后发现,随着BMI接近超重和轻度肥胖范围,死亡风险持续下降,直至达到中重度肥胖程度,才出现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但在消瘦人群中,全因死亡风险,CVD死亡风险和非CVD死亡风险分别增加14%、28%和26%。同时,当老人体重出现不同程度减轻,均会导致死亡风险增加,下降幅度越高,则死亡风险越高。当然,当超重肥胖老人体重增幅5%,也会增加CVD死亡风险。
3
怎样才能将老年人体重维系在合理范围?
根据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可通过少量多餐,规律进餐,家人陪伴,改变食物质地(如切小、切碎、碾磨、榨汁、制软等)等方式保证老年患者充足食物和蛋白质摄入,确保食物多样性,无需进行食物限制。
若老年人食欲不振或者因牙齿缺失导致进食量不足,可在医生和注册营养师指导下合理补充肠内营养素(通常为粉剂,每日8-12平勺,加入温水ml,分2-3次口服,可提供-kcal/天)。若存在严重吞咽障碍,必要时专科就医,全面评估后可开展管饲喂养。
同时,需鼓励老年人少坐多动,适当参与家务,保证每周活动时间不少于分钟,对卧床老人可以主动或被动抗阻活动为主,以防止并减少肌肉萎缩。
4
日常体重监测频率推荐
建议每个家庭都可以备体重计,每月至少自测2次体重,选择清晨起床排尿排便后穿内衣称重。若出现体重短期内大幅减轻的情况(3个月内体重减轻≥5%),建议专业医疗机构或营养科门诊就诊,进一步行营养评估并给予专业指导意见。
文案:周一泉、万燕萍
排版:贺定贤
我们是上海市女医师协会医学科普专委会,一个聚集上海知名女专家,又热心公益事业的团体。医院、医院、医院、医院等18医院,医院、医院、医院等10医院及5医院的所有专业的副主任医师以上知名女专家。
本专委会的主旨是用我们的爱心,全方位为公众传递科学、严谨、生动、有趣的医学健康之声,重点聚焦妇女、儿童和老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qmqc.com/zcmbzz/13747.html
- 上一篇文章: 男子肩痛一周后,突发猝死医生忠告这类肩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