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www.xianmeng.net.cn/fengshang/xinchao/870.html

男性,45岁。无明显诱因自觉食欲减退5个月,且进食后觉上腹部胀痛不适,但可自行缓解。症状反复,且疼痛加重,持续时间延长。体检:上腹部偏左侧可扪及拳头大小肿块,质硬,活动欠佳,无触痛。

胰腺体尾部见巨大混杂密度肿物,截面大小约12.5cm×11.3cm,边缘可见完整包膜环绕,与周围组织分界清,内密度不均匀,大部分为软组织密度影,内尚可见小片钙化影。注射造影剂后明显强化,且其内可见散在显著强化的血管影;部分为低密度坏死影,注射造影剂后不强化;胰腺头部未见异常。

手术病理:胰腺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癌。

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癌为恶性的胰岛细胞瘤或胰岛细胞瘤恶变,较为罕见。有以下临床特点:①以胰体尾部多发。②恶性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就诊时往往肿块巨大。由于病变多发生在胰体尾,不易造成胰管胆管的阻塞,加上无内分泌改变,往往瘤体很大时患者尚无明显临床症状或症状轻微,如纳差、轻度上腹痛或背痛。肿瘤病理学形态多呈圆形或卵圆形,表面不平,包膜大多完整,与正常胰组织有明确的分界,多向胰外突出生长。

CT平扫可显示软组织低密度影病灶,常有钙化、出血、坏死;CT增强扫描时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可见显著强化的血管影。肿瘤在动脉期多表现为强化明显高于正常胰腺实质的病变,而且,肿瘤强化达到峰值的时间相对延长,肿瘤增强持续的时间也延长,双期CT扫描表现为动脉期到静脉期肿瘤持续强化。所以动静脉双期扫描,不仅可以动态观察肿瘤强化的程度和方式,而且可以提高胰岛细胞瘤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同时对提高肿瘤肝脏转移检出的敏感性也有较大的临床价值。CT上与胰岛细胞瘤鉴别困难,当出现肝脏及局部淋巴结转移时,提示恶性可能性大。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癌首先累及肝脏及淋巴结,如包膜不完整或出现周围浸润改变,或者与门静脉、肠系膜上动静脉、肝动脉等胰周大血管间隙不清,都提示病灶为恶性。本病另一个可能的特点为广泛的腹内脏器浆膜面的种植性转移。

CT扫描是最有效的诊断手段,可发现肿瘤、确定来源及转移,鉴别包块的性质且与胰腺癌相区别。其特征有:①包块较大,平均10cm以上,而胰腺癌大多数肿瘤直径<6cm;②肿瘤内钙化达25%,而胰腺癌有钙化者<2%;③肿瘤内血管丰富,增强扫描可见部分或弥漫性高密度区,胰腺癌则无此特征;④肝转移的肝内子瘤增强扫描同样显示比周围肝组织密度高;⑤病变很少侵犯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的根部,而胰腺癌病变约60%的患者病变侵及腹腔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的根部。

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病,但通过本病例的讨论和复习文献,提高了对该疾病的CT特征的认识,只要把握“肿块巨大、容易坏死、常有钙化、显著增强、少有浸润”的特点,还是能够诊断此疾病。

更多学习内容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qmqc.com/zcmbzz/12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