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胰腺癌,怎么办
1
胰腺癌,我们怎样正确的去面对与战胜?
胰
腺癌,作为癌中之王,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在所有恶性肿瘤中位居第8-9位。我们统计上海市胰腺癌最新的发病情况,男性发病粗率由11.13/10万(年)上升至17.28/10万(年),女性由9.91/10万(年)上升至14.04/10万(年),病人中位生存期也仅仅提高到11.2月、5年生存率8.2%,形势极为严峻。根据国际流行病研究机构预测,到年,胰腺癌死亡率有可能跃升为所有恶性肿瘤中的第一位。胰腺癌为什么这么恐怖?甚至到了谈之色变的地步?主要归因于以下几个方面:
容易误诊第一、胰腺癌发病非常隐匿,很大部分人最初是没有症状的,即使发展到有症状时期,如腹胀,腹泻,新发糖尿病,近期不明原因消瘦,腰背部酸痛等往往当着“胃病、糖尿病或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去治疗。当然很大程度上也归咎于国人不注重体检,缺乏相关医学常识,同时很多专科医生对胰腺癌诊断的警惕性不够,缺乏专科化、专职化的继续教育培训。因此,很多时候,一经诊断大多数患者已属晚期,仅有10%左右的患者还有手术根治的机会。不易早期发现第二、目前缺乏有效的特异胰腺癌早期筛查手段,B超对于胰腺癌诊断价值相当有限,对于小于2cm的胰腺肿块,其敏感性低于30%。而且胰腺肿瘤的检出率受超声医生水平影响很大。在临床工作中,作为最常规的影像检查,B超往往未能及时检出胰腺肿块而延误病情使很多患者失去手术机会。CT尽管能相对较早期发现胰腺肿块,医院很少作为常规筛查项目,当然最主要还是在于临床医生缺乏相关专科知识的补充,以及缺乏相应的诊治意识。超声内镜是目前能较早发现小于2cm胰腺肿瘤的有效检查手段,但因为对设备及内镜医师都要求较高,医院往往很难达到相应的要求。CA作为较敏感的胰腺癌筛查指标,但其特异性欠佳,其他消化道疾病都可以引起其不同程度的增高。目前尚缺乏特异性、敏感性均较高的肿瘤标志物。 恶性程度高第三、恶性程度很高,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才是决定一个肿瘤患者生存期的最主要因素。胰腺癌,因其肿瘤异质性很大,疾病进展迅速,中位生存期仅为20±3个月。而非手术患者中位生存期仅为6-7个月。胰腺癌,容易发生早期转移,在所有发现的胰腺癌当中,只有10%左右的患者是有机会手术的,即便对于根治术后的患者,病理发现淋巴结转移率能达到70-80%。也就是说大多数人一旦诊断为胰腺癌,其分期已经属于中晚期。所以即便对于能获得根治手术的患者,其中也只有20-30%患者能活过5年。 诊治不规范第四、胰腺肿瘤诊断的不规范,治疗的不规范,使得国内胰腺癌患者的整体生存期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根据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我们团队统计总结了上海市近年的胰腺癌诊治情况,只有30%左右的胰腺癌患者在行放化疗等抗肿瘤治疗前是获得病理学依据的。也就是说还有大部分胰腺肿瘤患者在没有获得胰腺癌病理确诊前,就已经接受放化疗等抗肿瘤治疗。要知道,这还是在经济文化水平国内数一数二的城市,要是在其他地方,又是怎么样一个境况?我想大家也是不言而喻的。因此,要提高我国胰腺肿瘤患者整体的诊治预后情况,还在于进一步规范我们的诊治流程。大力提倡专职化、专业化和专科化治疗,同时应建立多学科综合诊治体系,推广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 诊治现状
尽管我们的科学已是突飞猛进,但是在自然科学邻域,我们的认识还是相当局限。尤其对于胰腺癌,有效药物研发进展极为缓慢。那么胰腺癌,有哪些治疗呢?我想这也是大家最为关心的。对于大多数实体肿瘤,手术治疗是首选。同样如此,目前所有证据表明,只有手术才有可能使得胰腺癌患者获得治愈的机会。而根治的胰腺肿瘤手术,其手术风险却也是我们所畏惧的。大家都知道,胰腺作为一内分泌与外分泌兼具的器官,因此其承担着机体的重要生理功能。分泌消化酶是胰腺的重要外分泌功能,而胰腺手术后最容易发生的并发症就是胰漏,目前不管胰腺体尾部手术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胰漏率都在20-40%左右。而胰腺体尾部切除手术胰漏率可能略高些。胰漏相应的会带来感染、出血、肠漏等并发症。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胰腺围手术期死亡率从以前的20%控制到目前的5%以下,而在大的胰腺外科中心,围手术期死亡率基本控制在1%以下。NCCN指南明确规定,只有年手术量达10-20台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中心才有资格开展相关手术。因此,建议尽可能在较大的胰腺中心行手术治疗。
化疗,作为胰腺癌治疗中的重要一环,对于患者的生存期也起着较关键作用。目前胰腺癌的首先化疗方案为单药吉西他滨。日本学者研究发现口服爱斯万其效果与单药静脉药吉西他滨疗效相当,而且其耐受性较前者好。但其结果未得到欧美国家临床试验的证实。对于吉西他滨耐药的患者,5-FU联合卡培他滨静脉显示有效,可作为其二线方案。对于晚期胰腺癌患者,FORFIRINOX方案显示出了优于单药吉西他滨的化疗效果,但因其毒副反应较大,很多患者难以耐受,因此,该方案往往只对于体质较好的患者。近年,RameshRamanathan教授团队领衔的MPACT临床试验的初步结果显示,对于胰腺癌局部晚期或远处转移患者,白蛋白紫杉醇联合吉西他滨化疗比单药吉西他滨显示出了较显著的优越性,接受联合用药方案的总生存期显著延长(中位总生存期8.5个月∶6.7个月)。这是吉西他滨成为转移性胰腺癌患者几乎是唯一的治疗选择后10余年来,首次取得联合化疗方案上生存期延长的突破。也正是根据此项研究的结果,美国NCCN胰腺诊治指南在年最新版中,将白蛋白紫杉醇联合吉西他滨列为晚期胰腺癌患者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白蛋白紫杉醇联合吉西他滨的试验方案与对照组吉西他滨单药相比,使一年生存率提高59%(33%∶22%),两年生存率翻番(9%∶4%)。MPACT的研究结果的公布,为晚期胰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在胰腺癌靶向药物中,据目前的数据显示,只有特罗凯与泰欣生显示有一定疗效,但具体哪些人群获益,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筛选。
放疗,作为胰腺癌的辅助治疗手段,其对于生存期是否获益目前尚存在一定的争议。但对于胰腺癌局部控制与疼痛治疗显示了一定作用。对于新型的放疗技术发展,质子重离子放疗,即所谓的“深水炸弹”,克服了传统放疗对于胰腺癌放射不敏感的劣势,有望成为替代传统放疗治疗胰腺癌的有效手段。目前,日本学者的初步临床数据已显示了其较明显的疗效,但尚需要大规模临床试验的验证。目前国内只有上海医院医院开展此项技术。希望能为胰腺癌患者带来福音。
其他生物治疗如细胞免疫治疗目前尚在前期研究阶段。其疗效还有待于临床试验去验证与规范。
总结与展望胰腺癌虽然总体预后欠佳,但是只要我们规范科学积极乐观的去面对和治疗,胰腺癌患者预后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肿瘤精准医疗以及生物免疫治疗已在血液系统肿瘤、肺癌、黑色素瘤等恶性肿瘤中暂露头角,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也必将成为胰腺肿瘤治疗领域的”明日之星“!
最后,借用我国著名胰腺肿瘤外科学家倪泉兴教授所言,肿瘤的治疗有三大目的:一、尽可能的治愈或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二、缓解患者的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三、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给肿瘤患者予尊严。
赞赏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qmqc.com/zcmbzz/12288.html
- 上一篇文章: 腹膜后淋巴脂肪板层根治性切除胰头癌根治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