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双筷子吃天下、情到深处一口闷......这些餐桌上的常见习惯不知不觉中正在透支我们的身体健康。今天就把常见的餐桌陋习一个一个揪出来,看你中了几个?

01

用公筷是见外

亲朋好友围坐一起,你给我夹菜,我给你盛汤,筷来箸往,传递的不只是感情,可能还有一些疾病风险!因为在用筷子给别人夹菜的同时,容易把唾液、病菌随着筷子带入菜中,其中危害大又容易传播的要属幽门螺旋杆菌了。在不分餐的情况下,筷子、汤匙就很可能成为传播媒介,增加他人感染的几率。

此外,结核杆菌、牙周病细菌、致龋菌、口唇疱疹病毒、流感病毒等,也可能通过合餐传播。

建议:若在家就餐,家庭成员有自己的碗、筷、勺、水杯,可通过外形和颜色来区分;在外就餐,可以自带餐具,并使用公筷公勺。

02

感情深、一口闷

正所谓无酒不成席,聚会应酬,最不能少的就是酒,经常是“感情深,一口闷”。但大家可知?据柳叶刀最新研究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喝酒致死70.9万人,致残万人!

喝酒对胰腺、胃、食管、心脑血管等都有损伤,还会增加癌症风险。另外,大量饮酒可能造成慢性酒精中毒,引起酒精中毒性痴呆等。

建议:酒的安全剂量为“0”,能戒早戒,不得不喝时记住——男性每天酒精摄入量不宜超过25克,女性不宜超过15克;喝酒前先补充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给胃搭建保护膜,再补充维生素C,加强肝脏的解酒功能。

03

大鱼大肉添满桌

国人请客时,少不了满桌的大鱼大肉,这样一来,蛋白质、胆固醇摄入过多,时间久了超重、肥胖就有可能找上门!

肥胖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等风险增加,易引起内分泌紊乱,最后可累及心脏和血管,诱发冠状动脉疾病;肥胖会增加关节的负重,引起骨关节的疾病;与体重正常人相比,胖肥的人大脑组织平均少8%,大脑早衰16年。肥胖还会增加癌症风险,包括子宫内膜癌、食管腺癌、肠癌等18种癌症。另外,肥胖还和死亡率有关,BMI指数大于35的人死亡风险比普通人高40%,预期寿命减少7年。

建议:减少外出吃饭、点外卖的次数,且不管何时都要注意控制饮食的摄入量,七分饱足矣,少吃油炸、干煸、干锅、水煮(肉、鱼)类的菜,将体重、腰围都控制在合理范围。

04

一烫顶三鲜

正常情况下,口腔和食道的温度多维持在体温,也就是37℃左右,食物过烫,口腔和食管黏膜都会被灼伤,长期以往容易引发炎症,甚至增加食道癌变的风险。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更是将高于65℃的饮品列为2A级致癌物!

建议:不管吃什么、喝什么,都别着急,稍微放凉一会。

05

边吃边说边玩手机

一桌吃饭,聊聊家常、问问近况是常事,有时候还要刷刷手机,但这些习惯真的很不好。

边吃边说易呛着、异物卡喉;吃饭时高谈阔论,口水横飞,食物渣子和口水夹杂着细菌病毒,喷得满桌都是,增大了感染风险。边吃边说还会导致食物往往没有经过充分咀嚼就下咽了,增加消化负担。

吃饭玩手机会分散注意力,一不小心就吃多了。另外,手机的表面沾染大量细菌,其中还可能存在有害菌,在用餐过程中玩手机有可能导致细菌进入人体,影响健康。

建议:食不言,寝不语。同时放下手机,专心吃饭,细嚼慢咽。

除了以上几个餐桌进食陋习,吃饭的顺序也很重要。特别是患有糖尿病、高血脂症等代谢性疾病的特殊人群。吃饭顺序到底哪个先哪个后?不同人群又有何差别?

进餐顺序如何影响血糖?

众所周知,碳水化合物对血糖贡献最大,而我们的主食——米饭通常被认为是一种高血糖指数的食物。人们传统的进食顺序:先吃主食,然后吃蔬菜或者肉类,最后喝汤。

但近几年,经研究表明,优先进食主食(碳水化合物),餐后血糖会骤然升高,进食时主食、蔬菜、肉一起吃,餐后的血糖反应第二高,而与此同时,如果先吃蔬菜或者肉类,再吃主食,血糖就相对比较平稳。

究其原因主要是主食(碳水化合物)的血糖反应较高,而蔬菜和肉的膳食纤维和蛋白质的血糖反应较低,同时增加了饱腹感,减慢了胃的排空,延缓了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

菜、肉、主食先吃哪个?

01

进餐时间

首先,进餐时间要有区别。因为血糖升高时间在早中晚有差别,一般是中午、晚上时间血糖升高较快,因此在进餐时早、中、晚的进食总量要进行科学控制,早、中、晚餐比例为20%、40%、35%。对于低血糖的人员,可以选择少量多次,在三餐中间增加进餐次数,总量不变。

02

进餐顺序

其次,要选择进餐的顺序。研究表明,选择科学的进餐顺序确实能够有效控制餐后血糖。

有研究对以下四种不同的进餐顺序进行考察,餐后的血糖差别较大:

1.先吃菜,后吃肉和饭;

2.先吃肉,后吃菜和饭;

3.菜、肉、饭,顺序间隔进餐;

4.菜肉饭混在一起吃;

5.先吃饭,后吃菜和肉。

测试结果:餐后血糖反应最高的是第5个顺序(即先吃饭,后吃菜和肉),血糖反应第二的是第4个顺序(即菜肉饭混在一起吃)。第1、2、3的进餐顺序,餐后的血糖变化不是很显著。

当然,如果在吃菜之前,先喝汤,效果就更好了。

综上所述,按照汤→菜→肉→饭的顺序间隔进餐,不仅能够增加饱腹感,还能延缓胃排空,减少肠蠕动,有助于减低血糖。

不同人群有啥区别?

除了糖尿病人,一些肥胖、体重超重的人群,或者是妊娠期间孕妇,以及年老人群中血糖有异常的人群,也需要注意控制血糖,合理安排饮食,适当的注意调整进餐时间安排以及进餐的顺序。

对于血脂异常的人群,除了监测控制血糖,还需要特别控制脂肪和胆固醇,餐桌上要少吃脂肪含量高的肉类,增加鸡肉、牛肉食用,也适当多吃鱼类,同时还要少吃动物内脏及猪脑、羊脑等。

有一些肥胖或者超重引发的高血压人群,也需要监测控制血糖,并控制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

年4月26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正式发布,做到平衡膳食,全谷物、蔬菜水果和奶制品依然是重要的食物。

谷薯类:仍然是能量的主要来源,也是多种微量营养素和膳食纤维的良好来源,成年人每天摄入谷类g~g,其中包含全谷物和杂豆类50g~g;另外薯类50g~g。

蔬菜:每天摄入不少于g;

水果:每天摄入g~g;

鱼、禽、蛋类和瘦肉:平均每天g~g;

当然每天还需要吃各种各样的奶制品,摄入量相当于每天ml以上液态奶,同时适量吃坚果。

原标题:《警惕!5个餐桌坏习惯正在透支身体,看你中了几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qmqc.com/zcmbyy/15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