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死130余人的医生,为什么没有被判死刑
NO.16最近,一段有关台湾著名主持人,体育主播傅达仁的视频引起了热议。原因很简单,这是一段记录傅达仁安乐死最后时刻的影像。视频里没有哭天抢地,一家人身着黑色正装,围坐在一起。他们唱着傅达仁改编的歌谣,平静的看着傅达仁喝下了药水。三分钟后,傅达仁倒在了儿子的怀里。视频的最后,出现几个大字:傅达仁弟兄-月28日,傅达仁的儿子傅俊豪在今日头条发布了一段话。很多人留言点赞,表达了理解支持,也有一些家庭有类似情况的,希望大陆也能早日允许安乐死。大家可能觉得很好理解,患者在有清醒意识的状态下,在救助无望,只有痛苦的前提下,选择以无痛苦的方式离世,似乎天经地义。但事情远没这么简单。傅达仁是年6月2日飞往瑞士,排定日期执行安乐死。于6月7日执行。傅达仁是亚洲第一个去瑞士执行安乐死的人。年2月,其家人选择公开了傅达仁安乐死的最后画面,希望能推动社会早日接纳安乐死。在此之前,傅达仁长期遭受胰腺癌折磨,曾经去过瑞士,被傅俊豪以结婚为由骗了回来。此后,目睹父亲每日受苦,才同意其接受安乐死。为什么要飞去瑞士执行呢?因为目前安乐死合法化的仅仅有:荷兰、日本、瑞士、美国俄勒冈州、美国华盛顿州、比利时、加拿大等。人们没有选择出生方式的权利,难道连死亡的尊严也不能自己保留吗?为什么看似合乎情理的安乐死在世界范围内难以普遍合法化?这也引出了我们今天的影片,阿尔·帕西诺主演的《死亡医生》。《死亡医生》阿尔·帕西诺相信不用再介绍了,贡献过无数经典电影,影帝、万人迷。影片豆瓣评分8.5,好于89%的传记片和剧情片。电影其它名字,《你们不了解杰克》、《你不知道的杰克》,加上是传记类型,当然是改编自真实故事。原型人物杰克年已经过世,电影好歹赶在了他生前完成。杰克·科沃基恩(.5.26-.6.3),美国病理学家,安乐死倡导者,画家,作曲家、乐器演奏家。以公开拥护临终病人通过医生协助自杀而获得死亡权利而闻名,他说他帮助了名病人实行了安乐死。他的著名论断,死亡不是犯罪。从年起,科沃基恩服刑了8年,因二级轻度谋杀他被判处了10-25年。他在年6月1日获得了假释,条件是他不再为其他人提供自杀建议。作为一名油画家和爵士音乐家,他向公众出售了数量不多的油画和音乐作品。以下有剧透。故事的开始就是作为医生的杰克在病房外长时间注视着病患,若有所思。杰克和姐姐在图书馆进行交谈。原来他们的母亲也经受过去世前的病痛折磨,因此杰克一直对此耿耿于怀。他手上拿的书,书名Euthanasia就是安乐死的意思。而他所说的欧洲开始,主要是指荷兰。荷兰于上世纪90年代就出现几千的安乐死事实案例,又于年正式通过了相关法律。打牌时与牌友交流,大家还都无法接受这种事物。那个时候,他还没有一个实施的案例。医院接触合适的病例,对自己的理论和装置进行宣传解说。安乐死的很重要一条原则是,即使病人同意,医生也不能亲自动手,只能提供药剂和装置。这本身就是游走在法律与道德的边缘。一旦不规范,潘多拉魔盒就可能被打开。安乐死的另外一项原则就是无痛苦。先入睡,在睡眠中经过几分钟离世。最终那个病人并没有实施安乐死。在忍受几个月的痛苦后,医院最终关停了他的生命维护系统,让他自然的慢慢死去。杰克在接受记者采访,他认为这种做法相当残忍,和纳粹德国战争期间饿死战俘没有什么区别。讽刺的是,美国最高法院认可了纳粹的方式,却不认可安乐死。杰克很清晰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人道服务比放任自流要好。问题来了,人们认为你热衷一件事情,一定是有利可图。安乐死这个事听起来有意义,但你是不是需要收很多钱?在他眼里,生命的尊严超越了金钱的价值。他就是认定了这是他一辈子要去推广去争取的事情。记者很欣赏他。杰克也很快成为名人,整日处于风口浪尖的名人。他的第一个病例是一位老年痴呆症患者。他跟她及家人有过谈话,并拍摄记录了下来。杰克的姐姐认为她还不具备安乐死的条件,而杰克认为病人有选择的权利。病人很明确的表达了自己的意愿。杰克甚至说姐姐如果有求死的决心,自己也会照做不误。严格来说这的确是个灰色地带,第一个案例并不严格符合国际上对安乐死条件的通常认定。但在当时的情况下,杰克似乎更重视病人本身的意愿和生存是否痛苦的事实。他成功为这位痴呆症患者实施了安乐死。有了第一例,后面陆续就有了更多。游走在法律边缘,日后势必会给杰克带来巨大的麻烦。受到更广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qmqc.com/zcmbhl/15642.html
- 上一篇文章: 权威机构832的五年生存率用数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