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腺瘤也纠结
病例1
简要病史:女,25岁,常规体检发现纵隔肿瘤。
病例讨论阳光明媚21:06
这么多分隔钙化,支持生殖细胞瘤?
崔刚21:07
应该先考虑畸胎瘤吧
东莞X-ray21:07
恶性畸胎瘤?
h21:09
30岁以下胸腺瘤少见,女性生殖细胞瘤少见,支持畸胎瘤
随风21:14
前纵隔未成熟畸胎瘤几乎只见于男性
何春祥21:18
黄老师好像说过,成年女性不发生恶性生殖细胞瘤
亮21:19
类癌?
何春祥21:20
胸腺类癌
黄勇21:24
好病例
黄勇21:24
答案是B型胸腺瘤
南大21:26
年龄之外,其他的都符合
老黄,分析一下
黄勇21:28
我没太仔细看,打眼一看。我的初步印象是胸腺瘤或类癌
黄勇21:30
成熟性畸胎瘤一般不考虑
黄勇21:31
一般来说,成熟性畸胎瘤除了胰腺成分以外,是不会有任何强化的成分,也只有纵隔畸胎瘤会含有胰腺成分,但成熟性畸胎瘤不会整个病灶都强化
黄勇21:33
黄勇21:34
我的感觉是,除了囊性的畸胎瘤,我的所有的成熟性畸胎瘤几乎都含有脂肪
黄勇21:36
非成熟性畸胎瘤和恶性畸胎瘤在成年女性是罕见的
黄勇21:37
美国国防病理研究所是美国最权威的病理机构,例成年恶性畸胎瘤,例为男性
黄勇21:37
年龄不是绝对的
南大21:37
这个病例我下午看到了,我犹豫了很久
黄勇21:38
我和南大一样,拿到这个病例我也很纠结
黄勇21:38
虽然小于30岁,我还是不敢完全除外胸腺瘤,强化的基本很均匀了,虽然增强的很明显,但是一定要记住,胸腺瘤可以显著强化.
南大21:38
我想问一下大家,畸胎瘤如果实性部分这么明显,是不是要考虑恶性?
南大21:38
黄老师提到的畸胎瘤的性别、脂肪是很重要的鉴别点
留园21:39
应该吧,一个是实性成分多,一个是强化
南大21:39
这样的钙化,初次发现,按理淋巴瘤就不太支持
生殖,如果这么密实,要考虑精原细胞瘤,女性真的罕见
畸胎瘤与胸腺瘤就是一个概率上的问题要提一下
南大21:41
首先:胸腺瘤—30岁以下很罕见
畸胎瘤—女性、无脂肪也很罕见
南大21:42
这个实性部分强化明显,如果是畸胎瘤按理要考虑恶性
黄勇21:42
我见过的唯一一位女性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是一位13岁的女孩,内胚窦瘤,但是内胚窦瘤可见于年轻女性,男女比好像是1:3
南大21:42
内胚窦好像分年龄段
黄勇21:44
嗯,南大说的对,儿童男女比是1:3,文献上的
南大21:44
但是没看到其他恶性的征象,我觉得若从发病几率都属于罕见,
从影像表现来说胸腺瘤更符合
写报告估计二者都会带上
黄勇21:45
医院潘军平?[强]崔刚21:45
主要钙化这么明显,不敢考虑呀。[呲牙]
南大21:46
是
何春祥21:46
受益非浅
龙21:48
我插一句。看到这个讨论,我有点想法。如果在日常工作中,是怀疑卵黄囊类的生殖细胞肿瘤,查一下甲胎蛋白就可以了,通常在甚至以上。
龙21:48
至于胸腺瘤,确实还是有个年龄段的问题。
病例2简要病史:患者女54岁,胸闷气短咳嗽,就诊
病例讨论南大21:55
大家看看,这也是疑难杂症
南大21:55
不会也没啥,别太在意
龙21:57
请问强化均匀区域平扫的CT值是多少?没有强化或者说弱强化的那个区域CT值是多少?
南大21:58
这个作者没提供
南大21:58
有肺动脉,周围肺外动脉供血
崔刚21:59
蛇纹血管,SFT?南大说疑难病例,考虑肉瘤。
话雪21:59
我本来考虑SFT,看来不是了,我考虑横纹肌肉瘤吧
南大21:59
定位在哪?
话雪22:00
病变应该来源纵隔
崔刚22:00
肺外
卜22:01
胸膜来源
龙22:01
那我就试着说说吧。这个病人的片子不是很全,定位首先是个问题。实话实说,这么大的肿块,我认为还是胸腔内可能性大些,而不是肺内。我估计肺叶已经被压的死死的了。
龙22:04
这个病例给的资料呢,严格的说,是达不到会诊要求的,太少了。单从增强上来看,大部分区域结构较为密实,细胞排列均匀,但中间也有细胞间质变性留下的裂隙,个别区域呈现小结节状显著强化。有些区域,似乎有液化,但很集中,仅是一小片。
龙22:06
内部没有钙化,也没有出血,没有可以发现的脂肪。
龙22:07
从强化程度上来看,比肌肉弱些,比肝脏更弱。
龙22:08
我只考虑两种细胞形态的肿瘤,一个梭形细胞类,一个是小圆细胞类。那么是哪个呢?
先说梭形细胞类。如果说胸膜起源,那肿瘤的性质就可以从中间性的孤立性纤维瘤、韧带样纤维瘤一直到滑膜肉瘤。但这样不行,定性范围太大,从低级别到高级别。滑膜肉瘤坏死出血往往很显著,这个肯定不是。孤纤嘛,总觉得内部过份均实了。再者,纤维瘤囊变比较少。而且实性强化成份比肌肉弱,这个有点问题。
那么再想,这个肿瘤如果小圆细胞类的,那么淋巴瘤就肯定首先考虑了。这样病人的情况呢,感觉有点"血管漂浮”。我不能排除。
如果这个病人是我的病人。我不急于下病理学细胞水平的诊断。先定位,再定性。
我会诊断"右侧胸腔内恶性肿瘤,建议胸部MR平扫加增强、并行PET~CT检查”。T2加权与高b值的DWI有助于帮助我得到更多的信息。
南大22:09
是,图像太少了
南大22:10
血管推移方向不考虑后纵隔的
南大22:10
青藤之凉22:10
被压的肺,定位肺外没问题
南大22:10
压缩肺组织
话雪22:15
其实所有肉瘤都有坏死囊变的
南大22:20
我先发结果,大家再看看
南大22:20
答案是胸腺瘤
今天看了一天的胸腺瘤病例,这是第二例让我难过的
黄勇22:20
说实话,对这个病理结果我有点疑问
黄勇22:20
病理也没有提示是哪一类型的胸腺瘤,不知有没有病理切片
南大22:20
没给啊,没有分类
南大22:22
首先我也觉得马教授说的那样,图太少,很多重要的细节观察不到
南大22:24
我看到很多肺外供血,还有肺动脉供血
南大22:25
所以我定位在肺外
南大22:25
到底是纵隔还是胸膜来源?
我没啥底气
南大22:26
从胸膜的掀起,局部胸膜没增厚,我觉得可能是纵隔来源
南大22:30
其实我倾向于胸膜来源的孤立性纤维瘤可能性大一些,不支持点:
1、血供不太好解释
脏层来源?肺外的血管不好解释,应该肺动脉供血
壁层?肺动脉又供血了,坏死囊变区边界太清楚,肺动脉供血也是一个问题
2.纵隔侧上方胸膜的变化不太支持胸膜来源的
胸腺瘤:符合的地方:如果根据胸膜的变化定位在纵隔,倒是要考虑,因为部位;不符合的地方:太大
马小龙的影像态度龙22:29
我讲个故事。医院来了个VIP。只有29岁,胸腺一个巨大肿块,主要部位很密实,包绕血管。有些地方呢,有一块囊变液性区。因为有”非业务因素",我们就下了个"胸腺区高侵袭性肿瘤”。我心里认识这样年轻,只应该是淋巴瘤。本来胸外科准备纵隔镜尽量切一些,结果医院专家会诊。
龙22:31
全国性的专家倒底是专家,明确指出定性对诊断的意义,要求"用纵隔镜尽量多切些组织病理检查”。结果胸外科推掉了,放射科接手穿刺。
龙22:33
用的还是粗针,穿了六块送检。问题来了。病理科一部分人认为是大B,另一部分人认为是c级胸腺瘤。结果尴尬了,总不能再回话做手术吧?
龙22:35
而且组织少,细胞排列被挤压变形,单从细胞学上,这两者还真要鉴别,免疫组化也是各说各有理。大家不由觉得当初人家专家交待的真是内行啊,懂得病理诊断的局限。
龙22:39
后来,我憋出了个办法,做PET~CT,FDG这种药几乎是为淋巴瘤发明的。做出来,不仅胸腺区肿块,心包、腹膜后都有suv在30以上的淋巴结(肿大不明显)。然后我们就决定采信"淋巴瘤派”,按照他们做出的结果化疗。
龙22:40
结果,第一个疗程之后,肿块就消失了。大家松了口气,完成了政治任务。
龙22:41
现在病人很好,各方面很满意。血液科立了功。"我的名字无人知晓,我的业绩永世长存”。
南大22:42
幕后英雄啊
黄勇22:41
30以上的几乎都是高级别的淋巴瘤
鳞癌也可以高,但一般最多20多
龙22:44
所以,我说过,我们五台MR,五台CT,从早做到深夜,时不时还来个某家人,诊断不琢磨出个思路(或者说套路),那是很被动的。
既不能捣浆糊,又不能勉为其难。
龙22:45
所以,我对误诊中"定位定性错误”非常留心,举一反三,反复学习。
龙22:46
但对病理组织学相近,公认其实无法鉴别的病例,出现与病理不符,就不那么上心了。
南大22:44
难得啊[强]
黄勇22:58
马主任对影像的理解,研究深度之深,说心里话,真是难望其项背
黄勇22:58
我搞的东西还是粗了一点
龙22:59
主要是我们国家核医学诊断太落后,PET-CT仅允许使用FDG,很多组织病理学诊断的重任就压在”传统影像"医生身上了。来日方长,以后我会把的见闻和感想一一向大家汇报。
南大23:00
最起码,我觉得马老师与黄主任一样务实,做事实在,而且有自己的心得
龙23:01
谢谢大家!我今天就到这儿了。谢谢各位老师,谢谢潘主任、黄主任!明天再来学习。[愉快][抱拳]
黄勇:报告必须规范黄勇23:06
我主要搞常见病,说实话,我的报告最大的优点在规范,注重分期,T分期一定要描述到位,而且,胸腹部的淋巴结,我是全部按照分区来描写。因为临床上需要
玉麒麟23:06
黄勇主任,能做到这么规范,确实不易。[强][强]
黄勇23:06
长海的腹部外科手术记录我见过几个,描写的那是相当的规范
黄勇23:07
胸部的分区简单些,腹部的分区需要和病理反复对照,才能掌握差不多
邓启付23:08
腹部还是16分区吗?还是18?
黄勇23:12
?我用的是16组
黄勇23:20
了解分区的意义更贴近于临床,例如,胃大弯的胃癌,容易转移到脾门10组。但小弯侧胃癌,很少转移到10组,所以,位于大弯侧胃癌,必须观察脾门
王春宇23:23
黄老师您好,淋巴结大小对转移书上写的不太一样,有规范的书籍吗?谢谢
黄勇23:26
一般不太按大小,除非特别大的
黄勇23:29
小的不一定不转移
黄勇23:29
回盲部正常的淋巴结较大,诊断转移需要慎重
王春宇23:30
谢谢黄老师。
黄勇23:30
要看强化程度,形状,位置等,但也不是非常准
王春宇23:32
报告上结论如何写呢?黄老师。
黄勇23:34
结论肯定转移的报转移,然后是可能性大,转移50%可能的报肿大。这个可能马主任比我更规范,权威
王春宇23:38
太感谢黄老师了,不好意思深夜打扰,但确实基层医生非常珍惜与你们这样的好老师交流的机会,我谨代表基层医生向黄老师这样的好老师们表示最真挚的感谢。
整理者:随缘(病例来自丁香园)
赞赏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qmqc.com/zcmbzz/13047.html
- 上一篇文章: 点开速看,哪家医院好哪个科室强哪位医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