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病理对照14胰腺不常见恶性肿瘤
安卓开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sjbn.com.cn/fengshang/shangye/20201113/952.html
变异性导管腺癌
变异性导管腺癌表现为特殊的组织学分化方式,伴有典型的导管腺癌成分,发病率2%-10%,与导管腺癌具有相似的临床表现和生物学表现。
1.黏液性非囊性癌病灶由漂浮在丰富(>50%)细胞外黏液中分化良好的腺体成分构成;肉眼观表现为凝胶样肿块,边界较导管腺癌清楚,其发病率占胰腺癌的1%-3%,发病年龄和性别与其他类型导管腺癌类似,与典型导管腺癌相比,该型肿瘤预后良好。增强CT检查病灶表现为中心低密度;MRI检查T2WI表现为稍高信号,这些表现与其含黏液成分有关,临床可疑黏液性非囊性腺癌患者进行活检,需注意可能导致血栓形成,甚至造成癌细胞播散。
2.腺鳞癌腺鳞癌是罕见亚型,占外分泌恶性肿瘤1%-4%,由腺细胞和鳞状上皮细胞两种肿瘤细胞混合形成(>30%),发生转移率高,预后较典型腺癌预后差,肉眼观与导管腺癌不易区分,因此两者影像学表现无法鉴别。
图1间变性癌
A、高度间变的未分化大细胞性,缺乏纤维组织,粘合层发育差;B、肿块边缘不清,有出血坏死;C、CT增强扫描(静脉期)显示胰颈部边界清楚的肿块,表现为高密度的实性囊壁和中心低密度的坏死区
3.未分化(间变性癌)该肿瘤由多形性大细胞、巨细胞和(或)梭形细胞构成(图1A),发病率占胰腺肿瘤的5%-7%,预后较典型腺癌差,转移率高,常发生于胰尾部,肉眼观病灶体积大(平均直径约6cm),由于退行性改变(坏死和出血,图1B),病灶切面表现混杂。影像学表现除病灶体积较大,淋巴转移或肝转移率高,与典型腺癌最显著的鉴别点为:除坏死区以外(图2C)的肿瘤实质明显强化,常见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
4.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癌该肿瘤是由恶性未分化上皮细胞、圆形或梭形细胞及非肿瘤性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组成,临床病程进展迅速,大多数患者生存期<1年,肉眼观与间变性癌表现相同。
其他罕见的组织学亚型,如印戒细胞癌、透明细胞癌、纤毛细胞癌和混合型导管-内分泌癌,其肉眼观与常规腺癌类似。
腺泡细胞癌
腺泡细胞癌是一种上皮细胞肿瘤,由腺泡化的肿瘤细胞组成,偶可见内分泌细胞分化。该病罕见,占胰腺外分泌肿瘤的1-2%。50%确诊患者有淋巴结和肝转移,多见于老年男性,发病高峰期为70岁,散发病例见于儿童期,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除无黄疸外,其他表现与导管腺癌相同,即使累及胰头部的大肿瘤也极少出现黄疸,约15%患者有特异性临床表现,包括典型的多关节痛-多关节炎、散发脂肪坏死灶(皮下为主)、外周学嗜酸细胞增多(脂肪酶活性导致)。
肉眼观,腺泡细胞癌常发生于胰头(图2)和胰尾,约占腺泡细胞癌的56%和36%,尽管有报道病灶可发生囊变,但绝大多数肿瘤为实性。病灶表现为边界清楚、质地软的肿块(图2A),平均直径为10cm,肿瘤切面可见致密结缔组织条索分隔的肿瘤结节,可伴有坏死灶,肿瘤想歪生长累及十二指肠。
组织学显示肿瘤表现为腺泡细胞实性增生(图2B),以圆形和丰富嗜酸性颗粒状细胞质(PAS反应阳性)为特征。免疫组化分析显示腺泡分化,胰酶、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和糜蛋白酶呈不同程度阳性。内分泌标记物表达常为阴性或限于单个细胞,内分泌细胞超过整个病灶30%,肿瘤分类为混合腺泡-内分泌癌。
图2腺泡细胞癌
A、whipple手术切除标本可见边界清楚的肿块,薄层纤维条索分隔,呈多结节状;B、小梁表现:含细胞核的均匀肿瘤细胞,呈极化的排列,与正常胰腺腺泡组织类似;C、D:表现为胰头部圆形肿块,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病灶较导管腺癌更明显,体积更大,尽管肿瘤体积很大,但其近端胰管表现正常;增强扫描与正常胰腺组织相比,病灶通常呈明显低密度或T1WI为低信号,可能与其乏血供有关。部分文献报道增强检查胰头部腺泡细胞癌呈明确强化(图2C、D)。近年来报道腺泡细胞癌的MRI表现包括由于肿瘤摄取Mn-DPDP,增强T2WI脂肪抑制GRE序列呈高信号,病变体积更大,且轮廓更清晰,能够与导管腺癌鉴别,但难以与胰腺母细胞瘤和实性假乳头状瘤(腺泡细胞癌为乏血供)或非高功能性内分泌肿瘤(腺泡细胞癌为富血供)鉴别。
该病预后介于导管腺癌和内分泌肿瘤之间,但仅有6%患者达5年生存率,对预后有利的因素为年龄<60岁、病灶可切除和手术未发现转移灶。
胰腺母细胞瘤
胰腺母细胞瘤为恶性肿瘤,由腺泡化细胞、鳞状小体细胞、偶见的内分泌细胞等上皮成分和非上皮成分组成,是罕见肿瘤,多见于男性,为儿童最常见的胰腺肿瘤,但愈来愈多的报道显示发病年龄呈双峰分布,第一高峰平均年龄3-5岁;第二高峰年龄25-35岁,东亚地区发病率较高,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发现病灶较晚,肿瘤体积明显增大,对邻结构占位效应,但阻塞性黄疸并不常见,据报道25-55%的患者甲胎蛋白水平升高。
肉眼观,肿瘤为实性、体积大、边缘清楚(图3A),无好发部位,可累及整个胰腺,晚期肿瘤广泛浸润胰周组织和邻近器官,肿块边界不清。
组织学表现,肿瘤呈小叶状、相对均匀的细胞组成,致密纤维组织分隔,并混有特征性鳞状小体(图3B),生长方式为实性、结节状或腺泡状,肿瘤可有灶状坏死或出血,极少数罕见病例可见软骨和骨分化的间质成分。
图3成年男性患者胰母细胞瘤
A、大体标本显示边缘清楚的实性肿块;B、切面观呈大结节状,可见薄层纤维束分隔,与腺泡细胞癌类似;C、CT增强扫描表现为边界清楚,不均匀的低密度肿块;D、GRET1WI增强扫描显示肿块为乏血供
影像学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大肿块,质地均匀。超声表现为低回声;CT(图3C)和(或)MRI(图3D)增强扫描肿瘤无明显变化;大多数肿瘤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有时可见钙化。胰腺母细胞瘤和儿童其他腹部肿瘤的鉴别困难,特别是肿瘤体积大和组织来源不明确时,此时鉴别诊断需要考虑其他胰腺肿瘤(如神经内分泌肿瘤、实性假乳头瘤),还需考虑腹腔或腹膜后巨大占位(如神经母细胞瘤、非霍奇金淋巴瘤或Wilms瘤)。
该病预后多样,>1/3患者可出现转移,常见于肝,有报道成年人生存期18个月,儿童生存率为50%(随访8年)。
赞赏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qmqc.com/zcmbzz/10727.html
- 上一篇文章: 艾听原来艾灸对小孩子这么好,后悔知道
- 下一篇文章: 文献速递475细胞外囊泡的多参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