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诚信医院 https://4001582233.114.qq.com/ndetail_5089.html

概念

结核性腹膜炎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弥漫性腹膜感染。

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以中青年最多见,多数在40岁以下,但60岁以上者也非罕见。

本病以女性为多,男女之比约为1:2。

病因和发病机制

本病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腹膜引起,主要继发于肺结核、腹腔内结核或盆腔结核病灶,相当部分本病患者可同时发现这些结核原发病灶。

结核菌感染腹腔的途径以腹腔内的结核病灶直接蔓延为主,肠系膜淋巴结核、输卵管结核、肠结核等为多见的直接原发病灶

病理

根据本病的病理解剖特点,可分为渗出、粘连、干酪三型,以前两型为多见。在本病发展的过程中,上述二种或三种类型的病变可并存,称为混合型。

渗出型

腹膜充血、水肿,表面覆有纤维蛋白渗出物,有许多黄白色或灰白色细小结节,可融合成较大的结节或斑块。

腹腔内有浆液纤维蛋白渗出物积聚,腹水少量至中等量,呈草黄色,有时可为淡血性,偶见乳糜性腹水。

粘连型

本型常由渗出性结核性腹膜炎在腹水吸收后逐渐形成,腹膜、肠系膜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后明显增厚,引起腹膜、肠系膜、大网膜相互粘连肠曲常因受到压迫与束缚而发生肠梗阻。大网膜也增厚变硬,卷缩成团块。严重者腹腔完全闭塞。

但也可因起病隐袭,病变发展缓慢,病理变化始终以粘连为主。

干酪型

较少见,多由渗出型或粘连型演变而来,是本病的重型,并发症常见,预后差。以干酪样坏死为主,肠曲、大网膜、肠系膜或腹腔内其他脏器之间相互粘连,分隔成许多小房,干酪样坏死物质液化后聚集在小房内,形成结核性脓肿。干酪样坏死物质可侵犯周围组织并穿破而形成窦道或瘘管。

临床表现

结核性腹膜炎临床表现随原发病灶、感染途径、病理类型和机体反应性而不同。

多数病人起病缓慢,症状较轻,约7%病人无自觉症状,常在发病后数周以至数月才就医诊治;少数起病急骤,以急性腹痛或骤起高热为主要表现。

超声显示

1、腹水内见网络样分隔。

2、壁层腹膜增厚:壁层腹膜均匀性或不均匀性增厚,高频探头显示呈片状增厚略低回声。

3、大网膜增厚:呈饼状,全腹弥慢性增厚或局限性,以右侧腹明显,一般附于壁层腹膜,腹水少时,为与壁腹膜与肠腔之间。一、高回声型,内部回声不均匀,周边呈片状低回声。二、高低回声间杂型。三、结节型。

4、肠腔聚集征。肠系膜受累同时伴有肠管粘连。曲型者肠腔呈放射状分布。

5、腹腔淋巴结肿大

赞赏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qmqc.com/zcmbzz/10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