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肝损害腹部感染脑梗塞并脑疝死亡

5月13日,患者因腹胀、纳差、乏力、尿黄1周入XX医院(以下或称医方)就诊,诊断为:肝损害、腹水、腹腔感染。查体:T39°C,精神恍惚,扶入病房,全身皮肤黄染,腹肌略紧,压痛、反跳痛(+),肝区叩痛,移动性浊音(+),双下肢凹陷性水肿。给予II级护理,头孢唑肟钠2g抗感染、激素等治疗。

5月12日,查TBIL(总胆红素).85umol/L,DBIL(直接胆红素).83umol/L,IBIL(间接胆红素).02umol/L,TP(总蛋白)51.13g/L,ALB(白蛋白)28.26g/L,PA(前白蛋白)99mg/l,GLOB(球蛋白)22.87g/L,ALT(谷丙转氨酶)U/L,AST(谷草转氨酶)U/L,WBC20.07×/L,N%80.7%,凝血酶原时间15.5秒,凝血酶原活动度71.5%。腹部彩超示:脂肪肝、胆囊壁水肿、腹水。

5月14日,查WBC10.71×/L,N%88.3%,PLT37×/L(危急值)。

5月14日,患者精神、行为异常,请精神科会诊,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给予奥氮平5mg口服,患者呈昏睡状态。

5月16日,患者呈昏睡状态,查血氨45umol/L,WBC18.14×/L,N%90.2%,PLT93×/L。11:00体温39.6°C。加用左氧氟沙星抗感染。

5月17日10:09,患者呈昏迷状态,并进行性加重,给予I级护理,持续血压、心电、氧饱和度监测。颅脑CT示:颅脑改变,考虑大面积脑梗塞并脑疝形成;双肺改变,考虑感染性病变,建议治疗后复查。

5月17日11:28,转ICU治疗。诊断为:重症肝炎、肺部感染、意识障碍原因待查。查体:体温38°C,昏迷状态,双瞳孔等大等圆,轻度散大,对光反射不敏感。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干湿性啰音。

5月17日12:29,查D-二聚体示:4.73mg/L。

5月17日14:41,患者深昏迷状态,GCS3分,自主呼吸不规律,心率43-62次/分,血氧饱和度94%.双瞳孔散大固定,直径约5mm,无对光发射,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干湿性啰音。给予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查(1-3)-?-D葡聚糖.6pg/ml,提示真菌感染。

患者深昏迷,双瞳孔散大固定,对光反射消失,生命体征不稳定,逐渐减弱。

5月18日,查WBC11.64×/L,N%82%,PLT82×/L.

5月21日18:25,经抢救无效死亡。

尸检诊断: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脑毛霉菌病并大面积脑梗死、小叶性肺炎合并肺脓肿、肝硬化、肾脓肿并肾梗死。

(一)医方未依据诊疗常规,积极查找引起“肝损害、腹腔感染”的病因,针对病因采取有效治疗措施,也未对“肝损害”作出详细的鉴别诊断,仅依据肝胆胰脾肾彩超及生化,即诊断为肝损害,延误患者治疗,致使患者病情恶化、死亡。

肝损害的病因有感染(病毒感染、胆道感染、全身或局部感染如胰腺炎、肺部感染、颅脑感染等)、药物、各种原因导致的缺血等引起。

《外科学下册》第3版赵玉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第页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确诊至少需要以下3项标准中的2项:①与其相一致的腹痛症状;②血清淀粉酶和(或)脂肪酶≥正常值上限的3倍;③符合急性胰腺炎的影像学特征。”“重度急性胰腺炎:具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和生化改变,且伴有持续的器官功能衰竭(持续48小时以上、不能自行恢复的呼吸、心血管或肾功能衰竭,可累及一个或多个脏器)”。

《内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第页急性胰腺炎“重症急性胰腺炎由于炎症波及全身,可有其他脏器如小肠、肺、肝、肾等脏器的炎症病理改变”。

《外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第页急腹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实验室检查血、尿和腹腔穿刺液淀粉酶明显升高有助于胰腺炎的诊断。”“CT或磁共振已成为急腹症常见的诊断方法,可以帮助了解疾病的部位、性质、范围以及周边脏器的关系,如急性胰腺炎时,可以显示胰腺的肿胀程度、胰腺导管有无扩张、胰管有无结石、胰腺周围有无渗出等”

肝功能的Child-Pugh分级标准,即:肝性脑病的有无及其程度、腹水、血清胆红素、血清白蛋白浓度及凝血酶原时间5个指标的不同程度,分三级:A级为5~6分;B级为7~9分;C级为10~15分。

患者因“腹痛、腹胀、纳差、乏力、尿黄1周入院,一周前在当地门诊给予抗感染输液治疗,查体:T39℃,精神恍惚,扶入病房,全身皮肤粘膜有黄染,巩膜黄染,腹肌略紧,压痛、反跳痛(+),肝区叩痛,移动性浊音(+),双下肢凹陷性水肿,患者自发病以来伴有精神、性格行为异常,及个人史“吸烟饮酒适量”等。腹部彩超示:脂肪肝、脾脏长径14cm,厚3.9cm,胆囊壁水肿,腹水。化验检查示:TBIL(总胆红素).85umol/L,DBIL(直接胆红素).83umol/L,IBIL(间接胆红素).02umol/L,TP(总蛋白)51.13g/L,ALB(白蛋白)28.26g/L,PA(前白蛋白)99mg/l,GLOB(球蛋白)22.87g/L,ALT(谷丙转氨酶)U/L,AST(谷草转氨酶)U/L,WBC20.07×/L,凝血酶原时间15.5秒,凝血酶原活动度71.5%。各项肝炎病毒检查均为阴性。

结合患者症状、体征、相关辅助检查及肝功能的分级标准,应初步考虑为重症感染(WBC20.07×/L)导致急性重度肝损害,肝功能C级。分析其感染的来源,结合各项肝炎病毒检查均为阴性,患者发病急,高热、有腹痛病史、腹水、肝功能化验指标高、精神神经症状等,首先应考虑感染来自腹部,因急性胰腺炎患者大多伴有急性肝损害,且急性胰腺炎其炎症波及全身,引起各个功能脏器的损害,应首先考虑急性重症胰腺炎。其次,还应排除重症胆道梗阻性感染或其他重型全身感染如支原体肺炎、结核、流行性出血热、脑部感染等,值班医师应当尽其应有的注意义务,给予患者行腹部、胸部、颅脑CT,急查血淀粉酶、尿淀粉酶及发热三项,以排除引起感染的可能因素,并行诊断性腹腔穿刺,并涂片镜检或细菌培养,据此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而医方未依据诊疗常规,积极查找引起“肝损害、腹腔感染”的病因,针对病因采取有效治疗措施,也未对“肝损害”作出详细的鉴别诊断,仅依据肝胆胰脾肾彩超及生化,即诊断为肝损害,延误患者治疗,致使病情恶化、死亡。

(二)医方未尽应有的注意义务,对患者出现的精神、性格行为改变,盲目、草率的诊为精神分裂症,给予损伤肝功能的药物奥氮平治疗,导致误诊误治且掩盖症状,CT等检查不及时,未及时明确诊断,未及时有效的治疗,以控制病情,导致患者全身重要脏器重度感染、衰竭而死亡。

《内科学上册》第3版王辰主编人民出版社出版第页肝性脑病“鉴别诊断肝性脑病诊断的确定必须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①以精神症状为唯一突出表现的HE易被误诊为精神病,应注意排除。②肝性昏迷还应与昏迷的其他疾病鉴别,包括:……颅脑病变(如脑血管意外、颅内肿瘤和感染等)”

《实用内科学下册》陈灏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第页肝性脑病“辅助检查脑电图检查:早在生化异常或精神异常出现前,脑电图即已异常,脑电图不仅有诊断价值,且有一定的预后意义”“影像学检查:除了有助于排除其他原因的脑病外,近年来在开发相伴的功能性检查方面有很大进步”。

《内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第页肝性脑病“诊断与鉴别诊断肝性脑病的主要诊断依据为:①有严重肝病和或广泛门-体侧支循环形成的基础及肝性脑病的诱因;②出现精神紊乱、昏睡或昏迷,可引起扑翼样震颤;③肝功能生化指标明显异常及(或)血氨增高;④脑电图异常;⑤心理智能测验、诱发电位及临界视觉闪烁频率异常;⑥行头部CT或MRI排除脑血管意外及颅脑肿瘤等疾病。”“对有精神病状患者,了解其肝病史记及检测肝功能等应作为排除肝性脑病的常规。肝性脑病还应与可引起昏迷的其他疾病,如糖尿病、低血糖、尿毒症、脑血管意外、脑部感染和镇静药过量等相鉴别”。

《内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第页肝性脑病“慎用镇静药及损伤肝功能的药物,镇静、催眠、镇静药及麻醉剂可诱发肝性脑病,在肝硬化特别是肝功能减低时应尽量避免使用”。

《新编药物学》第1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第页奥氮平“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发应有嗜睡和体重增加”“禁忌症:慎用于有低血压倾向的心血管及脑血管患者、……肝功能损害者”。

本案中,患者出现精神、性格行为改变,值班医师应当首先排除肝损害所致的神经、精神症状,通过检查血氨、脑电图及诱发电位以明确诊断是否为肝性脑病;其次,排除颅脑疾患或其他器质性疾病所致,可行颅脑CT或MRI等检查予以排除,而值班医师未进行以上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仅仅依据患者既往有焦虑病史,盲目、草率的请精神科会诊,诊为精神分裂症,且该次患病出现的精神及性格行为异常等症状与以前出现的抑郁、焦虑等症状截然不同(由年3月10日患者在医方处就诊的门诊病历1份及90项症状清单1份佐证),患者家属也多次将该情况告知主管医师。但主管医师不听取家属意见,不做其他排除性检查,武断应用损伤肝功能的药物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

事实上,患者一入院即出现精神、性格行为改变,值班医师未根据此时患者病情状况,详细分析导致出现精神、神经症状的可能因素,便草率、盲目地请精神科会诊,诊为精神分裂症,给予奥氮平5mg口服,致使患者一直昏睡不醒,并掩盖精神、神经症状。直至入院后第四天(5月16日),值班医师才在患者家属的一再要求下,化验检查了血氨,为45umol/L(在正常范围),此检查应当基本排除了肝性脑病引起的精神、性格行为改变,医方应当及时行颅脑CT或MRI等检查予以排除颅脑疾患或其他器质性疾病,但值班医师疏于应尽的注意义务,直至5月17日11:40患者出现昏迷时,才下了行颅脑及胸部CT的医嘱,颅脑及胸部CT示:考虑大面积脑梗塞并脑疝形成,双肺感染性病变。

正如年5月20日10:30的病例讨论中分析,“根据颅脑CT及双肺CT,考虑真菌感染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可能性大”“血氨不高,考虑昏迷与肝功能无关。转肽酶不高,酒精性肝病不能解释。患者早期行为异常考虑酒精戒断及炎症均有关。酒精戒断后也可导致昏迷,但不出现器质性改变。昏迷考虑与脑梗死有关,考虑感染性疾病可能性大”。但此时患者已出现了不可逆转的全身重要脏器的感染及衰竭,已“大面积脑梗死并全身性疾病且双侧瞳孔散大,无自主呼吸,处于脑死亡状态”。

若此病例讨论在患者一入院即完善以上相关检查后及时进行,患者救治几率将大大提高。

由于医方未尽应有的注意义务,导致误诊误治,致使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以控制病情,导致患者全身重要脏器重度感染、衰竭而死亡。

(三)医方未按医疗规范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且应用大量激素,导致感染性休克死亡。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四、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二)给药剂量:治疗重症感染(如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和抗菌药物不易达到的部位的感染(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抗菌药物剂量宜较大(治疗剂量范围高限)”“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仅在下列情况时有指征联合用药。1.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

《头孢唑肟钠说明书》成人常用量:一次1~2g,每8~12小时1次;严重感染者的剂量可增至一次3~4g,每8小时一次。

患者从入院一直高热不退,最高达39.6°C。年5月12日,查WBC20.07×/L,N%80.7%;5月14日,查WBC10.71×/L,N%88.3%;5月16日,WBC18.14×/L,N%90.2%。5月17日,查(1-3)-?-D葡聚糖.6pg/ml。

《长期医嘱单》年5月13日16:03,头孢唑肟钠2g入液2/日,停止日期为5月16日17:31,又于5月16日改头孢唑肟钠3g入液2/日。

《长期医嘱单》5月16日11:15,左氧氟沙星0.5g入液1/日。

《长期医嘱单》5月17日14:00,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0.2g静脉输液2/日。

从以上可以看出,患者从入院一直高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严重升高,医方应用头孢唑肟钠每日用量不足(包括每日次数及每次剂量),且未及时联合用药,亦未及时检查有无真菌感染,以抗真菌治疗,导致感染不能有效控制,感染性休克死亡。

(四)患者全身重症感染、急性重度肝损害及大面积脑梗塞并脑疝形成,医方未尽应有的注意义务,未医嘱病重,也未及时进行生命体征监测,且观察病情不及时,辅助检查不到位,延误治疗,直至患者昏迷死亡。

纵观医方对患者的诊疗过程,医方还存在如下过错:

1、医方辅助检查不及时。

年5月14日11:30病程记录中,“化验室危急值报告:PLT37×/L”,直至5月16日才复查血常规PLT93×/L,且5月12日查PT(凝血酶原时间)15.5秒,PT%(凝血酶原活动度)71.5%,AP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41.8S,值班医师明知急性肝损害必然导致凝血功能异常的情况下,直至5月17日12:29患者出现意识障碍时,才行凝血分析、D-二聚体等检查,D-二聚体示:4.73mg/L,已明显升高,提示有血栓或栓塞的可能,医方辅助检查不及时。

至5月17日,也就是患者入院第五天出现意识障碍时,才行发热三项化验检查,以排除支原体肺炎、结核、流行性出血热。该项检查在患者一入院时,就应及时进行,尽早明确诊断,医方辅助检查不及时。

2、医方未密切观察病情,未及时给予生命体征监测。

自患者入院后,值班医师未认真查体及观察患者,直至5月16日患者昏睡不醒时,主任医师才意识到患者病情危重,出现意识障碍,肺部出现感染,但此时医方仍未积极给予氧气吸入,未进行生命体征监测,未行胸部CT及颅脑CT检查,直至5月17日10时,患者双瞳孔已散大,四肢肌力、肌张力减低,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膝反射减弱,才给予吸氧、心电、血氧监测,改为一级护理,转ICU治疗,并行胸部及颅脑CT示:大面积脑梗塞并脑疝形成,双肺感染性病变,此时患者已瞳孔散大固定,直径约5mm,无对光发应,四肢无自主活动,呈昏迷状态。

3、医方未积极给予有效治疗措施,包括积极抗感染治疗、纠正低蛋白血症、纠正凝血功能障碍、降颅压等治疗。

医方针对重症低蛋白血症,未及时给予白蛋白的输入,于5月17日在家属的一再要求下,值班医师才下了人血白蛋白静脉输液的医嘱,医方治疗不及时。

综上,患者已全身重症感染、急性重度肝损害及大面积脑梗塞并脑疝形成,医方未尽应有的注意义务,未医嘱病重,未及时进行生命体征监测,且观察病情不及时,辅助检查不到位,延误治疗,直至患者昏迷死亡,医方存在明显过错。

尸检报告诊断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脑毛霉菌病并大面积脑梗死、小叶性肺炎合并肺脓肿、肝硬化、肾脓肿并肾梗死。该尸检结果与患者症状及病情演变过程相符,而医方未尽应有的注意义务,只诊为肝损害,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及全身重要脏器的重症感染存在漏诊漏治,治疗不当,延误病情,以致于患者重要脏器重度感染、衰竭死亡。

采纳观点:鉴定机构采纳了代理人的主要观点。

鉴定意见认为:

1、XX医院在使用广谱抗菌素抗感染同时使用糖皮质激素存在不当;

2、XX医院在使用奥氮平后,存在颅脑CT检查稍显不积极的瑕疵。

3、同时考虑到患者存在严重肝功能损害、腹水、腹部感染以及精神疾病等,病情严重复杂,预后不良,以及脑毛霉菌病较少见,即使积极进行颅脑CT检查亦难以改变其目前的死亡后果的因素。

综合分析,医院上述不当和瑕疵与患者死亡之间存在一定程度因果关系,起到少部分作用。

法院酌定XX医院责任比例为40%,患者的死亡赔偿金、护理费按照城镇居民标准计算,医院赔偿原告医疗费、护理费、住院伙食补助费、丧葬费、死亡赔偿金等40余万元。

赞赏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qmqc.com/zcmbyf/12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