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辛酸片揭秘患糖尿病的七大原因
1.多吃了一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长期不规律、不合理的饮食、高脂肪、高蛋白、高能量导致肥胖,使胰腺多年处于紧张的工作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胰岛素抵抗,血糖升高。因此,为了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发生,我们应该尽可能多地坚持食物多样化,多吃粗粮,保持营养平衡,科学计算总热量、高纤维素、低盐、禁酒和甜食。
2.阴虚多了一点
糖尿病属于中医“口渴”的范畴,其病机为阴虚、燥热。以阴虚为基础,以干热为标准,再加上干热伤阴、阴损气耗、气阴两虚,导致口渴。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往往事业在爬坡,身体在滑坡。他们年纪轻轻就出现身体虚弱,过度消耗体内阴液,导致干热,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导致糖尿病。
3.少了一点运动
经常锻炼的人比不经常锻炼的人长寿,患糖尿病的风险要小得多。专家认为,适当的锻炼可以增加身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血液中葡萄糖对肌肉组织的使用,降低血糖。即使是中重度糖尿病患者,只要适当的锻炼,也有利于改善病情。
4.睡得晚了一点
睡眠不足与血糖控制障碍密切相关,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不足会加重病情。研究人员研究了名2型糖尿病患者,发现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直接影响病情。经常睡不着或睡眠质量差的患者血糖明显不稳定。
5.身体有点胖
流行病学数据显示,肥胖程度越严重,糖尿病的发病率就越高。中度肥胖者的糖尿病发病率是同龄正常体重者的4倍,而高度肥胖者的糖尿病发病率是正常体重者的21倍。
长期坚持适度运动减肥,可增加脂肪分解,增加胰岛素数量,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有利于预防糖尿病。
6.抑郁多了一点
研究发现,不良情绪也是糖尿病的重要“罪魁祸首”。胰岛素分泌的数量不仅受到内分泌激素和血糖的调节,还受到植物神经功能的影响。当人们处于紧张、焦虑、恐惧或恐惧中时,交感神经兴奋会直接抑制胰岛素分泌;同时促进肾上腺素分泌的增加,间接抑制胰岛素分泌。如果不良情绪长期存在,可能会导致胰岛素β细胞功能障碍最终固定了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倾向,从而导致糖尿病。中老年人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更为明显。因此,糖尿病患者应保持情绪稳定,乐观开放,不考虑损益,适当控制情绪,减少焦虑和兴奋。
7.基因有点差
近年来,国际上提出了基因受体理论,认为胰岛素的产生和作用是保证血糖正常的前提。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的产生没有问题,也就是说胰岛功能还不错,主要是因为胰岛素受体的数量和质量有缺陷,导致胰岛素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导致血糖升高。一些学者认为,中国人现在的糖尿病发病率如此之高,这与我们的父母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没有足够的食物,导致胰岛素受体基因退化,从而遗传给儿童的胰岛功能下降有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qmqc.com/zcmbjc/14293.html
- 上一篇文章: 胰腺术后并发症胃肠道功能障碍有哪些临床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