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癌症日少吃这些多做那些远离癌症我
今天是第18个“世界癌症日”。今年的主题是“我们能,我能战胜癌症”。
癌症对于大众来说,仍然是让人感到恐惧的疾病。我们该如何消除对癌症的恐惧心理,如何以积极的态度与癌症做斗争,利用现有的综合治疗方法,实现我们的治疗目标,使生命之路走的更远?
医院副院长、高级心理咨询师汪波看来,癌症其实就是像高血压、冠心病一样的慢性病,只要积极正确地面对癌症,选择合理科学的治疗方法,就能让体内的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交朋友”,和平相处。
正确认识:癌症就是一种慢性病
医疗界有这样一种说法:在癌症患者中,有1/3是被吓死的。
汪院长称,“谈癌色变”非常形象地描述了人们对恶性肿瘤的恐惧。说癌症患者有1/3是被吓死的,就是患者患病以后产生的恐惧和焦虑抑郁情绪,影响到免疫力、饮食、睡眠等,患者又不能正确应对和调适的结果。
其实,癌症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可怕,并不是不治之症。它与心脑血管病一样,也是种慢性病,只要能够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1/3可以预防;1/3可以治愈;而还有1/3则可以通过改善症状减轻病人痛苦,让病人有尊严地活着。
癌症不一定非要治愈
“一旦不幸患上癌症,患者的共同愿望就是希望能彻底把肿瘤从身体内消灭干净。但这样的愿望实际上不是那么容易办到的。”汪院长表示,人们既要纠正“癌症是不治之症”的观念,也要纠正“癌症一定要治愈”的观念。
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都很难治愈,癌症为什么一定要治愈呢?而且随着抗癌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时间在不断延长。
“当无法完全战胜敌人的时候,僵持,也是一种胜利。”汪院长说,为了达到与癌症的平衡,患者及家家属,都应该学会正确面对癌症,甚至与癌症做朋友,坦然地去直面它、理解它、与它来一场生命的对话,实现与它的“和平共处”。
现代的治瘤理念是,通过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从根本上抵抗肿瘤细胞,以达到延长生命时间,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汪院长表示,近年来随着医学人性化的发展,医学专家认识到不管是健康人还是肿瘤患者,都应以“活得好”和“活得久”为最终目标。其中“活得好”是基础,只有生存质量高,延长寿命才更有价值。
坦然面对:淡化自己的病人角色
“在癌症检查的过程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家属出于善意常会要求院方配合一起向患者隐瞒病情的真相,将生癌说成没生,将恶性说成良性,将晚期说成早期。”汪院长说,这样或许是让病人得到了暂时的心理安慰或平衡。暂且不说这种隐瞒剥夺了患者的知情权,仅就于治病而言害处甚多。因为这样的就诊过程,不仅扰乱了医生的正确判断,还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掉以轻心,治疗的依从性降低。
“许多人得知自己患癌后,总觉得自己这也不能做,那也做不了。”汪院长说,其实大可不必强化自己的“病人角色”,而应该量力而为,恢复自己正常人的生活。
许多患者一旦得知自己患了癌症,都会经过震惊、否定、恐惧、沮丧、焦虑抑郁、逐渐接受几个阶段。有部分患者在病痛的影响下会出现焦虑、忧郁,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和睡眠障碍、拒绝治疗,甚至出现易怒自杀等过激行为。
汪院长表示,如果不良情绪长期存在,可使免疫系统识别、消灭癌细胞的功能大打折扣。因此,癌症患者在生活中要尽量保持身心放松,一旦有了不良情绪,可以向家人、朋友、医务人员宣泄、倾诉,及时排解不良情绪。当然必要时也可向心理医生寻求帮助。
虽然世界的科技一直在进步,但还是有一些人会相信一些生活中的谣言。
常见三个癌症谣言
传言1:癌症是一种现代病
很多人一提到癌症就感觉离死亡很近,其实癌症的存在和人类的存在一样长久。
患上癌症最大的原因是我们的年龄或者是我们的基因决定的,而不是与身体无关的额外因素导致的。随着人类年龄的增长,人类的DNA损伤在细胞里长时间的累积也是很正常的事情。生活习惯,比如抽烟和空气污染当然也是一部分引起癌症的原因,但是这并不代表癌症就是一个现代病。
传言2:很多食物可以预防癌症
这则传言真的很常见,从蓝莓,绿茶,大蒜…相信就算是不爱看朋友圈的人都能说出来很多。
其实这些都是被很多商家吹起来的传言,都是营销策略来卖出更多的有关产品。理论上来说,有一部分的食物确实是可以用来”抗癌”的,但是至少现在为止还是没有明确的科学研究来证明哪些食物是可以对癌症真正起到作用的。
癌症是个非常复杂的疾病,说”某些食物可以预防癌症”实在是太过于简单化。真正预防癌症最好的方法还是不吸烟,不喝酒,运动和保持一个健康的体重。
酸性体质会更容易得癌症
这是有关生物的无稽之谈。诚然,癌细胞不能生活在一个过于碱性的环境,但任何其他细胞都不能。而且身体的pH不可能那么简单的就能改变的了的。
我们知道,癌细胞周围的即时环境(微环境)可以变成酸性。这是因为肿瘤在产生的过程中制造能量和使用氧气的方法,与健康组织相比存在差异。但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饮食可以操纵整个身体的pH值,或者对癌症有影响。
抗癌体检时间表
在癌症肆意夺去人类生命的同时,世界卫生组织癌症委员会明确指出,2/3的癌症可以预防和治愈,但关键是通过体检早期发现。不过,常规体检并不足以捕捉癌症的蛛丝马迹。因此制订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防癌检查,非常必要。那么,人在各个年龄段需要进行哪些防癌体检?
20岁后:结婚两年查宫颈癌
宫颈癌与性生活关系密切,妇女进行第一次性生活两年后,最好就开始做巴氏涂片进行宫颈癌筛查,并坚持做到一年一次。30岁以后可依据风险因素检查,如果三次或多次结果连续为阴性的受检者,可以减少受检次数,这样便可以很好地预防癌症入侵。
30岁后:三道防线阻击乳腺癌
乳房是女人的标志,却也成为了其生命的最大杀手。从30岁开始,女性就要对自己的乳房倍加呵护。月经异常,过晚婚育,有家族遗传,喜欢吃高脂肪、高热量食物,滥用雌激素,精神压力过大的女性都是乳腺癌的高发人群,这些女性最好从年轻时就开始乳腺癌的筛查。
40岁后:烟民千万盯着肺
肺癌占世界癌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首位,而中国的肺癌发生率是世界第一。40岁以上,有吸烟史的人,工矿职工、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及有家族肿瘤病史的人都是肺癌的高发人群。
肺癌早期没有特殊症状,很容易被忽略。因此中老年人,尤其是嗜烟者,应列为肺癌重点普查人群,每半年至1年检查1次。胸部X线照片或CT等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多变的圆形阴影、肺炎、肺不张、胸腔积液等,对早期发现肺癌有积极的意义。
50岁后:指检派上大用场
50岁后,有结、直肠息肉,结肠癌家族史,腹泻、便秘、便血病史的病人,最好做肠镜进行结肠病变的筛查;而那些不能作结肠镜检查的,如高龄、体质衰弱及有严重心肺疾病者,可以定期用CT检查结肠。
至于前列腺癌,我国前列腺癌病人确诊时一般都是晚期了,这极大影响了其生存率。患者确诊晚的原因就是缺少普查。其实,普查的方法非常简单,就是抽血查一下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或者由医生进行肛诊。因此,50岁以上的男性都应该在体检时增加这项检查。
预防
癌
从
口
入
胰腺癌——“三高”食物要少吃
有“癌中之王”之称的胰腺癌是一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死亡率高、治疗效果差。胰腺癌和高脂肪、高蛋白、高糖食物这“三高”食物“吃”得过多密切相关。
预防胰腺癌主要是少“吃”高脂肪、高蛋白、高糖食物,在饮食中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平时要杜绝暴饮暴食,减少胰腺的负担。
胃癌——别老吃剩菜腌菜
不良饮食是诱发胃癌的首位因素,天天吃剩菜或是爱吃腌制品,是不少胃癌患者最为后悔的生活习惯。
预防癌从口入,要均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吃腌制食物、发霉食物和剩菜。
肝癌——发霉食物落肚,当心肝癌“上身”
除了肝炎致癌外,很多人的肝癌都是“吃”出来的,主要是因为“黄曲霉毒素”和“酗酒”。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强致癌物,其毒性为氰化钾的10倍,为砒霜的68倍,酗酒可引发慢性肝细胞损伤。
乳腺癌——爱吃肉和富含雌激素食物的要当心
高脂饮食与乳腺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胆固醇会增加妇女患乳腺癌的风险,长期大量摄取动物脂肪,会产生大量类雌激素及前列腺素样物质,而雌激素具有诱发乳腺癌的作用。
预防乳腺癌,日常饮食应保持清淡,注意荤素搭配,最好以素为主。多吃蔬果及粗纤维食物。
口腔癌——患者多半爱嚼槟榔、品烈酒、嗜酸辣
嚼槟榔、品烈酒、嗜酸辣、爱饮酒。口腔癌患者有六成具有以上特点。
食管癌——少吃“辣烫糙”、进食慢点
资料显示,我国是世界上食道癌的高发地。吃得“太烫”、“太辣”、“饮酒”是食管癌高发的重要原因。
预防食管癌,一方面要少吃“辣烫糙”食物,少喝过烫的热水,另一方面,进餐时要控制速度,提倡细嚼慢咽。
结直肠癌——太爱吃肉、排便难要小心
俗称大肠癌的结直肠癌是典型的“富贵病”,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引起大肠癌的主要原因是摄入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食物过多。
预防大肠癌,建议大家要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要求,多吃果蔬,并保持每天一次排便。对于便秘患者,除了要加强锻炼,也可通过健康饮食起到缓解症状的效果。
来源:腾讯大渝网、新华网、广州日报、家庭医生在线、网络综合
赞赏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qmqc.com/zcmbjc/12184.html
- 上一篇文章: 世界癌症日丨癌症就是一种慢性病,远离癌症
- 下一篇文章: 百年骗局西医治型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