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日召开的“改善患者健康结局的护理管理与科研能力提高研讨会”上,同济医院医院院长的视角审视、分析了护理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对护理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发表看法、提出建议,其中一些内容非常值得护理管理者思考、探讨,整理供大家参考。

护理专业发展的历史背景

说起护理,我们有必要了解护理行业发展的历史背景。在将近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护理的地位从属于医疗,护士的角色定位在医生之下,护士被动地执行医嘱,给人们留下了只会发药、打针的印象。然而,从上个世纪开始,大概近五六十年间,我国护士的专业价值逐渐展现出来,通过几代护理人的不断努力,总结、归纳、积累经验,护理工作的专业内涵得以提升。这一变化不是由于我们的身价地位或者国家的投入而来的,而是由于护理在患者疾病诊疗过程中的意义和价值决定的。一些护理领军人物涌现出来,制定了很多更具专业内涵的标准和规范,有些规范甚至并不亚于医生的,护士的角色定位也发生了变化,和医生成为了合作伙伴的关系,成为了partner,甚至在某些诊疗工作中,处于主导的地位。

护理学科与医学学科的关系

近年来,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发展迅猛,各种先进技术和新的理念不断涌现,比如达芬奇机器人、3D打印技术的应用等。我们护理要考虑,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护理应该怎么办?我们怎样才能跟上医学发展的速度和步伐,快速推进护理队伍整体能力的提升?

以上海为例,医学重点专科建设的工作早已开始,然而护理重点专科建设近几年才展开,从起点上已经产生差距,然而幸好已经开展了。我们护理人要想办法提高护士队伍的整体能力,加快学科建设的步伐。护士专业价值的体现,不应是靠喊苦喊累,“我们苦啊累啊政府要加大投入啊”,不是这样的,而是要在疾病发展的全过程当中,通过专业的护理干预,体现出护理的地位和作用。

护理学科发展的障碍和缺陷

(1)护理技术性和智能化与临床医学有差距

一个优秀的护士,不管是沟通、解释、交流、操作、教育,都可以行云流水一样,非常专业,非常自然。我们目前的护理工作,专业性并不十分强,缺少垄断性的技术,这一点与医生不同。然而实际上,护理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此外,护理信息化的发展,与互联网的结合,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专业人才职业生涯设计和成长的发展问题

一名护士,在职业生涯发展的层面,基本上就是护士长、护理部主任,连副院长都很少。能成为管理者的护士毕竟凤毛麟角,大部分护士都有一种“任命”的心理,我做不了护理部主任,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得过且过。医生不一样,有很好的层级体现出他们的专业价值,做不了管理者可以做专家,做教授,同样体现专业地位。护士的职业成长应该效仿医生,要让他们对未来有无限的“遐想”的空间。

(3)医院临床护理定位和功能模糊

医院医生的定位非常明确,医院接受和诊治什么样的患者,医院的护士基本都是做同样的工作。这一点应该有所区分。医院、医院的护士,侧重点应有所不同,要与医院医生的功能定位密切相关。

(4)护理职业范围限制和发展空间狭窄

我们听说过医生多点执业,各种医生集团,比如上海有“张强医生”,但是很少甚至没有听过护士的多点执业护士的集团。护理界需要领军人物,需要树立护理的品牌,才能把我们的身价地位变高,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护理学科发展六要素

我个人对护理学科的发展,是从这六个方面理解的:学科定位、学科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基地、学科管理。

护理学现在已经是一级学科。我们说护理学科的发展,往往是安全啊,质量啊,服务啊,流程,实际上不是这回事。而是整个专业领域内的发展。比如心内科,医生分为很多组,这组是房颤的,这组是高血压的,不同疾病患者的护理内涵完全不同。实际上我们护士完全可以成为医生最强力的partner,帮助医生承担很多工作任务。护理学科发展应该从这些细化的专科、细化的病种中谋求发展,培养护理专家。

护理科研,以前不太重视。这方面非常需要加强。重视科研才能实现护士整体能力的提升。护士要从疾病的自然规律中找选题,去寻找与医生的治疗思路相辅相成的、与患者结局密切相关的科研选题。

护理的内涵十分强调护理管理,强调对疾病对患者的管理。在对患者的管理过程中,怎么样提炼出不同的最优的手段或者流程,这需要我们不断地思考。比如快速康复外科(FTS),精准医疗,我们怎样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护理的作用?这些都需要我们探索、思考。

由操作性型人才向技术型人才转变

我们国家的护理,条条框框限制的太多,阻碍了护理专业人才的发展。我们去过美国多次,医院的内镜,放镜子和取镜子都是护士,只有操作、切除、取活检、治疗是医生完成。腔镜,护士放好位置,医生胆囊切除,护士撤除。我们的制度设计存在障碍,老是有质控的问题,“这不是你的事,这是他的事”,这些,我们要思考怎样从制度层面解决。

还有,医院,不是做广告。去年年底,天津市卫医院调研,说到医院,医院对于脑卒中的病人,护理整个的流程和体系,有一套它的护理核心技术,从社区、到术后康复,到建立出院随访体系,医院有9个诊室,全部由护士完成,1号诊室进去干啥,2号进去干啥,看傻了眼。护士的专业角色完全转换,再也不是发药打针。

像看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培养护士

我们现在大部分护士是吃“青春饭”的,从18、9医院,干到55岁,有的55岁还在上夜班,蛮辛苦的。单位对护士的成长投入不多。我常跟我们的管理者讲,我们要向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去陪养我们的医生和护士,要为他们提供最佳的培养路径。比如前面提到的护理科研。护理科研与受教育的程度是有关的。医生科研能力强,因为他们很多是博士毕业的。要带动护理科研的发展,就要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十二五”期间,我就要求施雁主任,医院有多名护士,那至少要把名护士送出去,接受海外培训,有海外学习的经历,这样我们的科研才能做得起来。医院护理队伍整体的能力和素质带动起来。

原创文章,转载须经授权

↓↓↓点击关键词

往期回顾

平台简介

功能说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qmqc.com/zcmbjc/12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