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疏口服液治疗颅脑损伤后颅内血肿2例
摘自:《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年1月第15卷第2期
作者:王达珩,赵李焦,梁袁赫,杨建军
单位:河南中医院
脑血疏口服液具有益气活血化瘀作用,主要成分为黄芪、水蛭、石菖蒲、牛膝及川芎,主要用于气虚血瘀所致中风。近年来脑血疏口服液广泛应用于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本研究分析2例通过应用脑血疏口服液治疗外伤后硬膜外血肿病人临床数据比较,总结相关治疗经验,探索非手术治疗颅脑损伤后颅内血肿方法,以期进一步提高治愈率,改善不适应手术治疗病人的预后。
病例1资料
女,59岁,不慎被车撞倒在地,伤后即出现意识障碍,伴鼻腔及右侧外耳道流血,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伴双上肢活动受限,伴呼吸急促,无肢体抽搐,无大、小便失禁,急诊送入我院查头颅CT显示:左侧额颞叶脑挫伤,左侧颞顶部硬膜下、外血肿,右侧颞骨骨折。急诊以“全身多发伤”收入科。
入院检查:体温(T)36.6℃,脉搏(P)78次/min,呼吸(R)19次/min,血压(BP)75/46mmHg右侧颞顶部及左侧枕顶部软组织肿胀,压痛明显,双眼青紫,眼睑肿胀。专科检查:嗜睡,精神差,烦躁。对答不切题、自主睁眼、遵嘱运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CS)评分13分,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0mm,对光反射灵敏。四肢肌张力正常,双上肢活动受限,双下肢肌力Ⅳ级,脑膜刺激征(+),双巴氏征(-)。头颅CT见:左侧大脑半球脑沟变浅,内可见高密度影;左侧额颞叶可见多发小片状高密度影;左侧颞顶部颅板下可见少许新月形高密度影;右侧颞顶部及左侧枕顶部软组织肿胀,内可见高密度影;双侧蝶窦内可见高密度影,右侧为著;右侧颞骨局部可见线性低密度骨折线影,右侧外耳道及乳突小房内可见稍高密度影;右侧蝶窦外侧壁局部骨质连续性欠佳,向内凹陷;右侧颧骨、蝶骨右侧份及鼻骨局部可见线性低密度影。胸腔及全腹部CT见:脾脏形态失常,密度不均匀减低,边缘毛糙,脾脏包膜下可见大量液性密度影;胰尾部形态欠佳,边缘毛糙;肝脏大小尚可,实质内可见小片状低密度影,边缘模糊,肝包膜下可见液性密度影;右侧肾上腺显示欠佳,局部似可见稍高密度影;子宫显示欠佳,子宫周围可见大量液性密度影;右侧附件区可见类圆形低密度影。左肺及右肺下叶胸膜下可见斑片状高密度影,边缘模糊,左肺下叶为著;纵隔居中,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影;心影不大;左侧胸膜腔内可见液性密度影及气体密度影;左侧侧胸壁皮下可见气体密度影;骨窗示:双侧1肋~4肋骨、左侧5肋~10肋骨及双侧锁骨可见线性低密度骨折线影,部分断端明显错位。
入院诊断:全身多发伤:1.急性开放性重度颅脑损伤:①左侧额颞叶挫裂伤;②左侧颞顶部硬膜外血肿;③蛛网膜下腔出血;④颅骨多发骨折、脑脊液耳漏;⑤头皮挫伤、皮下血肿。2.闭合性胸腔脏器损伤:①双肺挫裂伤;②左侧气胸;③左侧胸腔积血;④多发肋骨骨折;⑤双侧锁骨粉碎性骨折。3.腹腔脏器损伤:①脾破裂?②肝破裂?③盆腔积血?治疗经过:病人入院后给予心电监护,氧气吸入,Ⅰ级护理,留陪1人,积极性“脾切除术”及“颅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术后在ICU予呼吸机辅助呼吸,并予抗感染、降压、脱水降颅压、营养神经、醒脑开窍、加强营养支持及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并与家属积极沟通病情。经治疗后现病人生命体征稳定,脱机后呼吸平稳。病人左肺不张,胸腔大量胸腔积液,行胸腔闭式引流术,促进左肺复张,病人胸部情况改善后转入脑外科给予营养神经、改善循环、化痰、抗感染等药物治疗。受伤后14d(5月4日)加用脑血疏口服液。治疗后:6月9日出院,查体:左侧瞳孔不规则,右侧直径约3.0mm,对光反射存在。右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伸舌右偏。右下肢肌力Ⅲ级,右上肢肌力Ⅱ级。
病例2资料
男,38岁,病人于3h前头部外伤后出现头痛,以右侧颞部为主,头晕伴嗜睡,无肢体抽搐,头部局部皮下肿块渗血,无活动性出血,无皮肤挫裂伤,无眼耳口鼻出血及渗液,遂拨打急来我院,查头颅CT示:1.双侧颞部硬膜外血肿,左侧颞部少量硬膜下血肿;2.双侧侧脑室及脑沟内多发气体;3.右侧颞骨骨折。门诊以“双侧颞部硬膜外血肿、左侧颞部硬膜下血肿”为诊断收入我院。
查体:T36.5℃,P85次/min,R27次/min,BP/74mmHg右侧颞顶部局部皮下肿块渗血,无活动性出血,专科检查:神志不清,嗜睡,精神差,反应迟钝。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0mm,直、间接对光反射灵敏,额纹对称,伸舌不配合。颈软,无抵抗。四肢肌张力正常,查体不配合。脑膜刺激征阴性,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治疗经过:入院后完善相关术前检查,积极术前准备,病人查头颅CT显示血肿呈“哑铃型”,血肿上下贯穿面积较大,环池显示清楚,中线未见明显移位。与病人沟通病情,建议行手术治疗,病人拒绝接收手术治疗。给予抗菌消炎,控制血压,营养支持,营养神经、改善神经功能、减轻水肿。镇静,扩容、稳定血压,保肝,增强心功能。甘露醇脱水降颅压。受伤后第2天(5月19日)加用脑血疏口服液促进血肿吸收。后复查头颅MR平扫提示颅内外侧裂及脑室内低密度影为脂肪信号可能,暂不考虑颅内积气。
讨论
病例1病人行去骨瓣减压术后出现颅内血肿,加用脑血疏口服液;病例2病人拒绝手术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血疏口服液。两名病人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头颅CT示血肿量明显减少,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GCS评分改善明显,且病人用药前后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谢道珍等通过动物实验发现,脑血疏口服液可促进吞噬细胞功能,降低局部炎症反应。郑强等通过实验性大鼠脑出血模型提示,脑血疏通口服液具有明显的抗脂质过氧化损伤、降低脑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及抗自由基作用。艾鑫等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到大鼠脑出血后应用脑血疏口服液能明显促进血肿吸收、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和脑组织结构,提高治疗效果。刘晓萍通过临床与实验研究发现脑血疏口服液是一种无明显毒副反应的复方中药制剂,治疗中、小量急性期及恢复早期脑出血不仅能促进血肿吸收、加快脑组织损伤修复,而且具有改善病人神经功能的作用。牛庆东等,李书恒等通过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脑血疏口服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发现术后病人应用脑血疏口服液对病人预后改善明显。郭振宇等发现,慢性硬膜下血肿在手术治疗基础上辅助应用脑血疏口服液能显著改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治愈率。动物实验表明脑血疏口服液能促进大鼠纤维蛋白溶解,增加脑血流量,有效增加大鼠软脑膜循环血流速度,改善大鼠软脑膜微循环的血流速度。本组病例为重症颅脑损伤、硬膜外血肿病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血疏口服液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头颅CT提示血肿量明显减少,NIHSS评分及GCS评分较前明显改善,提示脑血疏口服液可促进血肿吸收、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这与脑血疏口服液可活血化瘀、改善脑循环、减轻神经水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作用有关。脑血疏口服液治疗脑血管疾病是安全、有效的。
赞赏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qmqc.com/zcmbjc/11878.html
- 上一篇文章: 健康饮食的秘诀
- 下一篇文章: 每日知识点颅脑损伤护理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