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的中国成人死于慢性病,该重视这颗不
白癜风会诊活动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020/5778539.html
慢性病
“慢性病”几乎是一个家喻户晓的词了,它是目前中国成年居民最主要、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主要包括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脂肪肝、高尿酸或痛风、肾功能不全等,其中以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肥胖等最常见,最容易被发现,所以慢性病有时也被笼统地称为“三高”、“五高”等。
几乎每个家庭都有慢性病
中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超过25%、高血脂40%、糖尿病约10%、脂肪肝20%~30%,患病率都很高,年轻化趋势日益明显,在一个家庭里,经常有一个或多个慢性病患者。在60岁以上老年人中,高血压患病率超过50%,两个老人就有一个高血压患者。
慢性病一旦出现,往往伴随终生
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等慢性病都有“特效药”,如降压药、调脂药、降糖药等;肿瘤也有很多疗法,如化疗、放疗、手术治疗等;痛风、阻塞性肺病、肾功能不全等也有对症治疗的药物,但慢性病都很难以根除,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治疗。
血压
人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部位需要一定的压力,这个压力就是血压。
当心室收缩时,主动脉压急剧升高,在收缩中期达到峰值,这时动脉血压值称为收缩压,也叫高压;
心室舒张时,主动脉压下降,在心舒末期动脉血压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也叫低压。
血压过低,会使身体各部分的营养、氧气供应不足,产生眩晕、无力,甚至晕厥,同时也会增加卒中风险。
血压过高,过高的压力会伤害各个器官组织,包括血管、心脏肾脏等,也会增加卒中风险。
注:
?血压测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情绪激动、紧张、运动、气温等,单一一次测量不能作为诊断结果;
?50岁以后或者有心脑血管病史的,建议每天按时测量血压并记录;
?此对照表为一般对照表,若有其他疾病,如糖尿病、肾病等,以临床医生建议为准。
血糖
血液中的葡萄糖称为血糖。体内各组织细胞活动所需的能量大部分来自葡萄糖,所以血糖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维持体内各器官和组织的需要。
低血糖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危害,轻者引起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痴呆、昏迷,直至危及生命。部分患者诱发脑血管意外,心律失常及心肌梗塞。
高血糖会引起大血管病变。糖尿病性大血管病变是指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基底动脉、肾动脉及周围动脉等动脉粥样硬化。其中,动脉粥样硬化症病情较重、病死率高。约70%~80%糖尿病患者死于糖尿病性大血管病变。
注:
?孕妇空腹不超过5.1mmol/L。
?除血糖外,糖尿病的诊断通常还需要配合糖耐量的检测;
?有糖尿病史的,建议定期检测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最好也可以定期检测静脉血糖。
血脂
血脂是血浆中的中性脂肪(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的总称。一般血常规检查中检测的血脂主要是以下四种:
总胆固醇:增加常见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传染性肝炎、门脉性肝硬化、某些慢性胰腺炎、自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减少常见于严重贫血、急性感染、甲状腺机能亢进、脂肪痢、肺结核、先天性血清脂蛋白缺乏及营养不良。
甘油三酯:增高常见于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综合症、胆道梗阻、甲状腺功能减退、急性胰腺炎、糖原累积症、原发性甘油三酯增多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叫“好”胆固醇,减少,提示易患冠心病。增高,提示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叫“坏”胆固醇,增多提示易患动脉粥样硬化所导致的冠心病、脑血管病。
慢性病大多与生活方式不健康有关
慢性病最初也被称为“富贵病”、“文明病”,但是有钱、富裕并不是这些慢性病的原因,而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肥胖、能量过剩、营养失衡、久坐、缺乏运动、精神压力等才是大多数慢性病共同的罪魁祸首。
防控好慢性病,是长寿的关键
调查表明,86%的中国成人死于慢性病,慢性病是过早夺走国人生命的主要敌人,所以主动预防不患慢性病,科学治疗控制慢性病发展是实现寿终正寝的关键。
预防大于治疗,今天不舍得花钱预防,以后会花更多的钱去治病。
北京同仁堂德州药店有限公司
开发区店: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qmqc.com/zcmbyy/10805.html
- 上一篇文章: 健康医院各科大牌主任年终吐槽,不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